【原文】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②蕲:通“祈”,祈求。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足(5分)
A.首句写作者与友人一北一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第二句采用借代的手法,写我托大雁给友人捎一封书信,却因路途遥远而被雁儿拒绝。
C.颈联表达对友人既有赞扬,也有抱不平。友人虽在偏远任职,却颇能持家,而且还是一位良医,这样的贤才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D.第七句写作者的想象,十年前在京城里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
E.最后一句写友人所居之地环境的恶劣,经常听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15.宋代张耒评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试分析其奇妙之处。(6分)
【参考答案】
14.BC。(B.第二句的手法不是借代,而是拟人。)
解析: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句意为“我托大雁给友人捎一封书信,被雁儿拒绝。”C.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15.(1)列锦(答到“名词排列”即可),巧妙用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2)寓情于景,选用“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3)对比,“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1分。意思基本符合,答到两点即可,有欠缺酌扣,答对偶手法,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