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发布时间:2025年9月5日更新时间:2025年9月5日作者:罗隐文章ID:90904浏览:

【原文】
    筹笔驿①
    罗隐②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问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称颂诸葛亮鞠躬尽瘁,离开南阳一心辅佐刘备,为蜀国大业用尽良谋。
    B.颔联总结了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原因,并提出一个普遍真理,即时势造英雄。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千里山河葬送之“轻”与两朝文武之“恨”形成反差。
    D.本诗咏史怀古,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16.诗的尾联写岩下流水,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C
    【答案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说:蜀国的千里山河葬送在昏庸的后主刘禅手中,刘禅为人民所轻视,而力主投降的蜀国大臣谯周,在蜀国亡国后受到魏国封赏,为蜀国两朝文武大臣所不齿。本联运用对比手法,将刘禅、谯周之辈与诸葛亮形成对比,衬托出诸葛亮为国尽忠的精神,而非本联前后对比。
    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①以景结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1分)。②将岩下流水拟人化(1分),意思是说一切成为历史,只剩山岩下多情的流水,年年从筹笔驿附近流过,仿佛还蕴藏着深情(2分)。③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怀念、感叹惋惜(1分),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之情(1分)。
    【诗歌赏析】
    此诗首联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实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颔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句当战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险,曹操北方的军队不习水战。又靠了东风,好用火攻来烧毁曹军的战船取胜,这是利用天时地理来获胜,所以说“天地皆同力”。时运不济,像李商隐诗里说的:“关张无命欲何如?”关羽、张飞都早死了,不能帮助诸葛亮北伐,英雄也不由自主。
    颈联“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诸葛亮死后,魏将邓艾率军攻蜀,谯周劝后主投降。后主听了他的话投降了。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在刘备和后主两朝的文臣武将,主要是指诸葛亮,他既管政事,又管军事,是两朝冠剑。他如有知,一定是恨谯周的。
    尾联归结到筹笔驿:“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在驿亭的岩下水,还在傍驿流着,好像在怀念诸葛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筹笔驿

    【原文】 筹笔驿① 罗隐②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

  • 池口风雨留三日

    【原文】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

  •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原文】 柳州城①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追城隅。 方同楚客怜...

  • 寄逸人高浸士

    【原文】 寄逸人高浸士 林鸿 独倚城南百丈阑,粤乡秋思浩漫漫。 平台树色催残照,近...

  • 村行

    【原文】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

  • 村行

    【原文】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