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问答 >

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

发布时间:2025年9月30日更新时间:2025年9月30日作者:未知文章ID:91265浏览:

【问题】
    9.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参考答案】
    9.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6分。概括思想感情3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3分,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