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7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7日作者:未知文章ID:91348浏览:

【原文】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面积(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轨道交通出行比例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私家车出行比例
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状况
北京
668
17774
23%
631
38.7%
重度拥堵
上海
664
17056
25%
683
36%
重度拥堵
首尔
605
15087
69%
1098
20.9%
轻度拥堵
东京
627
14525
62%
2705
14.7%
轻度拥堵

    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3月19日)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商业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18年4月22日)

【问题】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是使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运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C.人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要比首尔低得多,但人口总数却远高于首尔,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D.北京、上海全市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一些,表明北京、上海人口分布不够均衡,中心城区人口过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C
    5.C
    6.参考答案:
    (1)发挥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控制污染。
    (2)加强政策引导,使人口分布更加均衡(或:避免人口与劳动力的过度集中);
    (3)以人为本,推动人城和谐(或:避免将城市化等同于楼宇化、产业化)。
    (4)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5)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或:构建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
    (6)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商山富水驿

    【原文】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

  • 宿九仙山

    【原文】 宿九仙山① 苏轼 风流王谢②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玉室金堂③余汉士,...

  • 道间即事

    【原文】 道间即事 黄公度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

  • 登太白峰

    【原文】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

  • 闲望

    【原文】 闲望 吴融【注】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

  • 越女词(其三)

    【原文】 越女词(其三) 李白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