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7日更新时间:2025年11月7日作者:未知文章ID:91608浏览:

【原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弃之非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募求壮士,得百余人,使入贼中,遂杀贼数百人,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蜂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羌寇武都,迁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今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郡遂以安。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节选自《后汉书·虞诩传》)

【问题】
    10.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A.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B.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
    C.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D.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B.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C.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D.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诩聪慧有才,为养祖母辞荐举。虞诩早年通晓《尚书》,国相欲任用他为属史,他因要赡养祖母而推辞;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李修征召拜郎中。
    B.虞诩位卑忧国,不畏权贵敢力争。虞诩对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的说法提出异议,得到李修认可:四府公卿再次商议时,虞诩能力排众议,终获赞同。
    C.虞诩不避艰险,巧用妙计终平乱。虞诩被派到动荡多年的朝歌任职,他毫不畏惧,赴任后招纳人才,施以妙计抓捕叛匪,朝歌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D.虞诩精于谋略,善用兵法智退敌。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虞诩用惑敌之法,让羌军不知其数而军心动摇,又趁其兵退破敌,终使武都郡恢复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参考答案】
    10.B
    A项,“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的意思是大将军邓骘想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部边境的敌人,于是召集公卿开会商议,与会的人都赞同邓骘的看法。其中,北边:古义是北方边境,今义是北方。
    B项,“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的意思是邓骘因为虞诩反对了他的意见,想利用吏法诬陷虞诩。其中,中伤:古今义都是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
    C项,“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的意思是虞诩马上停军不进,公开扬言“上书请兵,等援兵到了再前进”。其中,宣言:古义是公开宣告,今义是发表言论,表达意见或者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D项,“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的意思是虞诩率全军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更换衣服,回转几周。其中,贸易:古义是轮换,今义是指买卖或交易行为的总称,通常指以货币为媒介的一切交换活动或行为。
    11.A
    12.B
    “虞诩能力排众议”错误,根据原文“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可知在四府会议上提出虞诩观点是应该是李修;而且没有“众议”,只是大家惧怕邓骘的威势,附和而已,不能称虞诩“力排从议”。
    13.(1)(虞诩)又派遣会缝纫的人替贼人做衣服,用彩色丝线缝在他们衣襟上,有带标志出入市里的贼,官兵就捕捉住他们。
    (2)虞诩算准了羌贼会撤退,于是派兵在羌贼逃走的路上设下埋伏。羌贼果真疯狂奔溃,伏兵趁机袭击他们。
    【参考译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幼年即成孤儿。虞诩十二岁就能读懂《尚书》,他(还)孝养祖母。国相十分赞赏他,想要他做属官。虞诩推辞说:“我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再无人奉养了。”国相才没叫他去。后来祖母去世了,服丧期满。虞诩被征召入太尉李修府,授郎中一职。永初四年,羌胡作乱,蹂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认为军事紧张,不能兼顾,想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部边境的敌人,于是召集公卿开会商议,与会的人都赞同邓骘的看法。虞诩听了这种说法,就对李修说:“现在羌胡所以不敢入侵三辅,是因为凉州在他的后方,是他的心腹之患啊!放弃凉州不是好计策。”李修认为虞诩说得对。再召集三辅四府商议此事时,大家都认同虞诩的观点。邓骘因为虞诩反对了他的意见,想利用吏法诬陷虞诩,后来朝歌贼寇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不散,州郡不能禁止。于是以虞诩为朝歌长。一些旧友不无遗憾地对虞诩说:“去朝歌真倒楣!”虞诩笑着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是我的本份。不遇盘曲的根、错乱的节,哪能识别利器呢?”虞诩一上任就募求壮士,共得一百余人,虞诩使他们混入贼人之中,于是借机杀贼数百人。虞诩又派遣会缝纫的人替贼人作衣服,用彩色丝线缝在他们衣襟上,有带标志出入市里的贼人,官兵就捕捉住。贼众因此惊骇走散,都称道虞诩如神明。后来羌兵入侵武都,朝廷升任虞诩为武都太守。(在虞诩上任时)羌人率几千人,在陈仓崤谷间拦阻虞诩,虞诩马上停军不进,公开扬言“上书请兵,等援兵到了再前进”。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就分兵抢劫其他县城。虞诩借着羌军分兵的机会,日夜进发,加倍前行百余里。(在行军途中)虞诩让军士每人各作两灶,一天后再增加一倍。羌兵不敢追赶,虞诩到达武都郡,士兵却不满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他们围攻赤亭数十天。虞诩命令军中不发强弩,只悄悄发射些小弩。羌兵以为矢力弱,不能达到,于是集中兵力攻城。虞诩再让士兵用二十个强弩齐射,射无不中,羌兵大为震惊,就撤退了。虞诩趁机出城追击,杀伤很多羌兵。第二天,虞诩率全军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更换衣服,回转几周。羌军不知虞诩有多少兵力,更加恐惧。虞诩算准了羌贼会退,于是派士兵设下埋伏,在羌贼逃走的路上等候。羌人果真疯狂奔溃,伏兵突然袭击。大破敌人,斩获很多。羌贼因此败散,从此以后,武都郡里得到安宁。永和初,虞诩升尚书令,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忠诚,再次征召,虞诩却去世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巨鱼纵大壑

    【原文】 巨鱼纵大壑① 钱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

  • 王安石《孟子》《商鞅》

    【原文】 孟子 王安石 沉魄浮魂不可招,遗编一读想风标。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

  • 六幺令·天中节

    【原文】 六幺令 天中节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

  • 日日

    【原文】 日日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 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许心绪浑无事, 得及游...

  •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原文】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岑参 风暖日墩墩,黄鹂飞近村。 花明潘子县[注],柳暗...

  • 月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原文】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