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当今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学语文教育的调查报告》中,关于“中学生对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态度”问题,有下列调查统计:
最喜欢作品(最不喜欢作品)
|
学校A
|
学校B
|
学校C
|
学校D
|
学校E
|
合计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9(5)
|
7(1)
|
11(2)
|
24(5)
|
51(14)
|
102(27)
|
《社戏》
|
5
|
6(5)
|
5(2)
|
19(9)
|
42(12)
|
77(28)
|
《故乡》
|
|
4
|
1
|
2(1)
|
2
|
9(1)
|
《风筝》
|
4
|
3(1)
|
6(2)
|
4(1)
|
6(7)
|
23(11)
|
《孔乙己》
|
4(2)
|
5(3)
|
12(1)
|
26(7)
|
38(3)
|
85(16)
|
作品的人数,打括号的数字表示最不喜欢作品的人数。
【问题】
25.根据上述表格内容,请你说说关于中学生对于教材中鲁迅作品态度的整体判断:【 】(3分)
26.选取表格中的作品之一为例,从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等角度,阐明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理由。(请分条写出理由,且不少于两条)(80字左右)【 】(8分)
【参考答案】
25.(3分)大多数中学生对鲁迅作品持喜欢的态度,但也有不少中学生并不喜欢鲁迅作品。
26.(8分)示例:我比较喜欢《故乡》。原因有以下两条:其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当时环境,萧瑟的氛围让读者比较容易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其二,小说以“我”作为叙述视角,让故事显得更加的真实可信,也便于作者借助“我”的视角来抒发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