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6年4月9日,即农历三月初三,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4日更新时间:2023年10月7日作者:未知文章ID:37449浏览:

【原文】
    【材料一】
    2016年4月9日,即农历三月初三,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
    地处中华腹地河南省的郑州,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北临①,西依②,东南接③,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年来,郑州市充分挖掘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把传统大典文化与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历时10年,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为世界华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郑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郑州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2016年4月9日,近万名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炎黄子孙汇聚新郑黄帝故里,参加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年轻的时候忙于打拼,现在退休了,可以来寻根拜祖,思考自己从哪里来。”站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广场前,年过七旬的美国南加州世界广东同乡会会长陈灿培如是说。他还希望有机会带自己的小孙子一起来寻根。
    尽管第一次来到河南,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但马来西亚华人华侨团团长陈沚阳坦诚地说:“作为海外华侨,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同根同祖。”
    “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很多人特别是海外华侨常回家看看。”美国河南联合总商会会长王力军这样理解。
    在拜祖大典现场,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海峡两岸民意交流基金会董事长饶颖奇三名台湾人士,可谓焦点人物。饶颖奇以自己的饶姓作喻说:“尧饶一家,身为炎黄子孙能够前来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感觉非常的骄傲。”
    民间有流传千年的“三月三、拜轩辕”的习俗,到2006年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从2006年至今的10年间,有近30位国家领导人参加大典;更有近10万人现场参加大典典礼,共襄盛举;还有数千万人通过媒体收视收听大典盛况。
    (文章有删改)
    【材料三】
    黄帝故里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区轩辕路。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近年来,新郑市人民政府对黄帝故里景区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共分五个区域: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艺术苑区、轩辕丘区。祠前广场上,有千年枣树、百年银杏、荫荫国槐、青青松柏。“乾坤浮雕圆盘”立于祠前广场中道。轩辕桥下姬水河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在鼎坛的北面是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轩辕丘一侧,还建有黄帝文化艺术苑,荟萃了丰富多彩的黄帝文化艺术。
    (文章有删改)

【问题】
    13.依据所提供的示意图,【材料一】中横线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③处应填【    】。(3分)
    14.【材料二】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的哪一句话?(2分)
    答:【    】
    15.河南省郑州市挖掘出了深厚的中原历史文化资源。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各举一例。(3分)
    答:【    】

【参考答案】
    13.①黄河
    ②嵩山
    ③黄淮平原(3分)
    14.(2分)黄帝是世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15.(3分)黄帝故里打造成为世人心目中的“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从流传千年的民间“三月三、拜轩辕”;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祠前广场、千年古枣树、国槐荫荫、百年银杏松柏参参,“乾坤浮雕圆盘”立于中道,轩辕桥下姬水河潺潺横流,“轩辕黄帝之碑”立于其右;轩辕丘旧址,高大的丘内建有地穴覆土式建筑轩辕黄帝纪念馆,采用虚幻手法,展示黄帝风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