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504浏览:

【原文】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室明,水中莲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夜游》)
    (二)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
    (节选自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西泠:桥名。古时原是西湖从北山到孤山的渡口。③摩荡:荡漾。

【问题】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庭下如积水空明/幽明变化者(《醉翁亭记》)
    B.相与步于中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C.欣然起行/性行淑均(《出师表》)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语段(一)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冋悲见,后被贬为黄州因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17.同样是描绘月色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一)(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一种即可)(3分)

【参考答案】
    14.D(2分)
    15.(2分)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6.①苏轼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有职无权,才能无以施展,可谓职闲;②他趁夜出行,庭中赏月,醉心空明月色,可谓情闲;③作者以闲人自称,既有被贬的惆怅苦闷,也有赏月中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可谓心闲。(一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一:都运用了侧面描写。(1分)语段(一)(二)分别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堤上柳枝来表现月光的明亮。(2分)(共3分)
    示例二: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语段(一)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语段(二)将湖面比作镜子,将美景比作画。(2分)(共3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