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发布时间:2020年8月16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504浏览:

【原文】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室明,水中莲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夜游》)
    (二)曾与印持①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③,如镜中,复如画中。
    (节选自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
    【注释】①印持:僧人名。②西泠:桥名。古时原是西湖从北山到孤山的渡口。③摩荡:荡漾。

【问题】
    1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庭下如积水空明/幽明变化者(《醉翁亭记》)
    B.相与步于中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C.欣然起行/性行淑均(《出师表》)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6.语段(一)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3分)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冋悲见,后被贬为黄州因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17.同样是描绘月色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一)(二)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写出一种即可)(3分)

【参考答案】
    14.D(2分)
    15.(2分)月光照在院中,好像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和荇菜交织在一起,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6.①苏轼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有职无权,才能无以施展,可谓职闲;②他趁夜出行,庭中赏月,醉心空明月色,可谓情闲;③作者以闲人自称,既有被贬的惆怅苦闷,也有赏月中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可谓心闲。(一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示例一:都运用了侧面描写。(1分)语段(一)(二)分别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堤上柳枝来表现月光的明亮。(2分)(共3分)
    示例二: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语段(一)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语段(二)将湖面比作镜子,将美景比作画。(2分)(共3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绝句(其一)

    【原文】 绝句(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

  • 题蕉

    【原文】 题蕉 沈周 惯见闲庭碧玉丛,春风吹过即秋风。 老夫①都把荣枯事,却寄萧萧...

  • 伤愚溪

    【原文】 伤愚溪 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

  • 答张十一

    【原文】 答张十一【1】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

  • 春夜闻笛

    【原文】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

  • 西山 山居

    【原文】 西山 刘大櫆 西山过雨染朝岚, 千尺平冈百顷潭。 啼鸟数声深树里, 屏风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