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卢沟桥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2293浏览:

【原文】
    静默卢沟桥
    概念中的卢沟桥在每个有知有识的中国人心中,真实的卢沟桥此时就静静地伫立在我们面前。
    只是,这个名字从少年历史课堂上走进我们心灵的时候,便因为那特殊的历史含义牢驻每个少年梦境。也想像过千百回它该有的悲壮与凝重,于是,当“卢沟桥”从三个汉字变成一座桥呈现在面前时,就有些惊惶失措了:它怎么就从梦里走出来了呢?
    正午的阳光温柔而祥和地覆盖了京城南面这片空旷的原野,干涸的永定河以流动的姿态畅畅快快地将大地一分为两岸,于是,河上便架起了这座名气太盛的桥——卢沟桥。
    这里根本不是什么景色佳绝的胜地,只不过是北方偏僻的荒郊而已。可是它,却招徕了那么多从繁华的京城里来的客人,把这片本来荒凉僻静的原野变得人声沸腾。桥若有心,是不是也会有一点骄傲的感觉呢?然而桥是不会骄傲的。桥,永远是静默的。
    尽管有那么多喧闹的笑声在桥上回荡,尽管有那么多响亮的脚步声过去过来,北方旷野的风呼啸的间隙,卢沟桥却始终静默着。各种声音从它身旁淌过就像永定河水从它身下流过一样。
    它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
    永定河古称卢沟,又名桑干河,至清康熙年间始称永定河。卢沟桥横跨永定河而过,从而成为燕蓟地区沿太行山脉通向华北大平原的要津。对于王朝的将领们来说,这里是扼守京城的关口;对于一般的仕宦商贾,这里是进京出京的必经之路。不知有多少人,在日暮时分,停下劳累的双腿,住进卢沟桥边的客栈,修补着他们未圆的人生梦;又在凌晨晓月未落时,再次匆匆踏上去路。
    如今,我们已无法完全领略号称“燕京八景”之一的“卢沟晓月”是什么情景了,只在明人王跋留下的《卢沟晓月图》中还可窥得几分况味:
    一声金鸡长啼,将西山从清冷的月光下唤醒,迷迷糊糊地露出深一片浅一片的阴影,永定河淙淙的流水声里,己夹杂着细碎的马蹄声和车轱辘的吱吱呀呀。凉凉的晓风,也在这时送来了疏远的钟声,听在早行人耳里,又多了一分奔波的沧桑。走过卢沟桥的石板路,或者回头依恋地看一眼京城模糊的背影,再继续向前赶路;或者抬头一眼望见雄壮的京城轮廓,长途追寻的梦里又添了几分豪气与自信。依恋也好,自信也好,卢沟晓月从此便作为人生历程中一个新的起点而成了永恒的景色。
    晓月无数次美丽,来去过客也有过无数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被文人墨客题咏摹画,只有桥上四百多个精雕细琢的石狮子不变地保持了最初的姿势,或嗔或喜,或怒或悲。
    假如没有七十多年前又一个晓月浅浮的早晨蓦然响起的枪声,假如没有随后那场震动历史长空的战争,卢沟桥也许将会永远以充满诗情画意的形象为人们所铭记。
    可是,人世的变幻决定了这里有座桥,也决定了它将承担起历史的命运。1937年7月7日,从这一天开始,战火与硝烟便取代了明月与晨钟。
    有多少人从此开始辗转流徙,有多少人将血泪抛洒在此,有多少悲壮残酷的故事发生,都只能去想像了。时间只给我们留下一个民族如何呐喊、如何为生存而反抗的思考。当我站在宛平城抗日战争纪念馆里,面对那一幅幅无声诉说的照片时,我深深地被前人脸上那深切的渴望所震撼了,那是无声的呐喊:我要活着!
    所有关于人生的意义在这呐喊中得到了永恒的诠释。
    生命是那么偶然地降临于你我头上,让我们感激之下无言以对,惟有备加爱护而已。活着就要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就要高高地昂起头颅!
    他们为追求生命而失去了生命,活着的是我们。
    我们又为什么而活着?
    作为个体,我们实在显得渺小,宇宙有无你我的存在和悲欢离合都无所谓;只有完全面对自己时,才明白为什么要固执地去追寻每一次人生际遇,哭着笑着,深深地从心底喊一声:我活着!
    人世间的生生死死,岁月的风雨沧桑,只不过让桥上的石头多出几道斑驳裂纹而已。尽管许多人带着另一种心情前来看望它,它也仍只是静默的供人通行的桥而已。
    沿着桥向东走百米左右,就进了与桥同有名气的宛平城。
    宛平城太小,当地人称作“斗城”。没有大街小巷,没有钟楼鼓楼,没有集市广场。站在唯一一条街道上东西一望,就看到了顺治城门和威武城门。见惯了世事的当地居民,背靠着灰砖墙,在下午的阳光里闲散地坐着,眯着眼睛看我们走过。宛平就这么大。这么偏僻的地方本来就不会吸引多少人前来盘桓,也就不需要一座宏伟的城池。明人要费事地在此建个小宛平,仅仅为了守住前面这座桥而已。
    城中那几十户小小的人家,就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静默地守着小城;小城就站在朔风和黄沙里,静默地守着静默的桥。
    (取材于李季的散文)

【问题】
    1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眼中真实的卢沟桥偏僻、荒凉、静默,并没有想象中应有的那份悲壮与凝重。
    B.其实“卢沟晓月”自然风景并不美,只因是来往过客人生历程的新起点而被铭记。
    C.作者领悟到宇宙间个体的生命实在是渺小,因而流露出一种旷达豁然的人生态度。
    D.文中多次写到卢沟桥的“静默”,以此表现了卢沟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18.根据文意,下列对联中不适合题写在卢沟桥的一项是(2分)
    A.晓月征夫催野渡;秋风谪宦梦乡关
    B.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C.大河曾流泪和血;长桥犹记恨与愁
    D.把酒凌风,古往今来皆过客;凭栏远望,水色山光尽乡情
    19.卢沟桥为什么会“名气太盛”?它的名气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概括。(7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我要活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内涵?(4分)
    21.本文最后两段描写宛平城有何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7.(3分)D(A.“并没有”在文中没有提及,无法确定;B.“自然风景并不美”与文意不符;C.“旷达豁然的人生态度”与文章主旨不符)
    【评分参考】选D得3分,选A得1分。
    18.(2分)B(“越水”“吴歌”与卢沟桥不符)
    19.(7分)因为卢沟桥是燕蓟地区沿太行山脉通向华北大平原的要津,是扼守京城的关口和进京出京的必经之路(1分);卢沟晓月是“燕京八景”之一,美景中有无数耐人寻味的故事被文人墨客题咏摹画(1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响起了抗日战争的枪声(1分),所以它“名气太盛”。
    卢沟桥的名气体现在:是重要的历史地理位置(1分),是著名的美景(或“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1分),是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1分)和中华民族抗日精神的象征(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20.(4分)表达了对生命的珍爱(2分),对民族尊严(或“生命尊严”“尊严”)的捍卫(2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21.(6分)最后两段描写了宛平城的特点:小,不繁华,地处偏僻,为守护卢沟桥而修建,居民生活宁静平淡(1分)。以宛平城的狭小朴素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对比(1分),以当下宛平城宁静平淡的生活场景与前文抗日战争的残酷场景作对比(1分),凸显了和平和生命的可贵(1分);以宛平城对卢沟桥的静默守护的描写(1分),表达了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永葆和平的坚定信念(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