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又燕山九日作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8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范成大文章ID:52365浏览:

【原文】
    【    】·又燕山九日作①
    【宋】范成大
    万里汉家使,双节②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③济黄流。亭落桑榆④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⑤。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⑥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注释:①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②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③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④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⑤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⑥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

【问题】
    15.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2分)
    A.永遇乐
    B.念奴娇
    C.水调歌头
    D.定风波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
    B.“桑榆”“太行”“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感伤与落寞。
    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
    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
    17.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下列与重阳节没有关联的两项是(4分)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B.云木硫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
    C.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D.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E.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

【参考答案】
    15.(2分)C
    16.(3分)B
    17.(4分)AE
    18.(5分)
    评分要点:结合词作具体内容(2分),分析作者情怀(2分),说清作者情怀与“鼓舞人心、砥砺节概”的关系(1分)。
    答案示例:
    本词上阕“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两句,写出使时作者途经故都汴梁,于城中徘徊不已,凭吊故国;夜不成寐,内心呼唤着曾在此治水开疆、奠定华夏版图的大禹,取精神力量;(2分)暗含着抗击外侮、收复失地的爱国豪情(2分),与抗击日寇的历史背景契合,故能“鼓舞人心、砥砺节概”(1分)。
    其他可选要点:
    ①上阕“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写自己出使金国,虽身处险境,仍旧心系故国山河,决心不辱使命,表现了作者不畏强敌的慷慨、视死如归的豪迈、为国献身死而无憾的气概。
    ②园上阗“无限太行紫翠”等甸,写出途出所见群山连绵,气势雄伟,表现作者对祖
    山河的深情,爱国情怀浓厚。
    ③结合全词分析:上阕写清秋出使所见,叹故国山河寥落;下阕写重阳佳节抛开愁绪、赏花饮酒之时,仍心系使命。表现了词人身处险境仍坚定忠贞的报国决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