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3664浏览:

【原文】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1】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2】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注:【1】颜:指颜某。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2】渤澥(xiè):指渤海。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1】
    (北宋)苏轼
    万人鼓噪【2】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3】。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注:【1】作者时任杭州通判,中秋观钱塘江海潮,作这组七绝诗,共五首。【2】万人鼓噪:春秋时期吴越战争,越军在深夜里进攻吴军,万人在战鼓声中呼喊前进,吴军震惊,一败涂地。【3】老阿童:西晋名将王浚的小名,曾率长江上游水军,浮江东下,楼船千里,一举攻下吴国首都建业。

【问题】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的起笔用先声夺人手法,从远处潮声写起,如巨雷轰鸣,声震百里,震人心魄,奠定基调。
    B.第一首诗的结尾两句,描写钱塘江的巨浪好似一道突起的雪岭,不仅挡住观潮者的视线,还让人害怕。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诗人用两个典故作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描写钱塘江潮水来势汹汹的威势。
    D.第二首诗的三四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用写越山好似浮在浪花中间,来写潮头之高,诗境如画。
    13.以上两首诗都描写了潮水气势宏大,境界雄奇。下列诗句中,与此境界不符的一项是(3分)
    A.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唐宋昱《樟亭观涛》)
    B.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二首》)
    C.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宋杨蟠《钱塘江上》)
    D.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清施闰章《钱塘观潮》)
    14.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描写钱塘江潮水的手法上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2.(3分)B
    13.(3分)C
    14.(6分)孟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运用衬托手法来描写潮水。孟诗通过人们听到潮声后“辍弹”“连骑出”等行为表现出人们观潮的踊跃,引起读者对钱塘潮的好奇心。用“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营造出潮水涌来时海天湛蓝开阔的背景,以静衬动。最后两句诗“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写观潮人的心态和神态,来衬托钱塘江潮水排空而来的雄伟壮观。
    苏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潮水,诗人用“万人鼓噪”“浮江老阿童”两个典故来比喻钱塘江潮水的汹涌,又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描写江水涌起,白浪滔天,潮头似卷越山而去的令人震撼的场面。
    【评分说明:孟诗运用衬托手法,举出诗句分析,3分;苏诗运用正面描写手法,举出诗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