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马能收人心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55418浏览:

【原文】
    曹马能收人心
    ①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②魏伐吴,三征①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②,嘏曰:“希赏徼功,先战而后求胜,非全军之长策也。”司马师不从,击吴,军大败。朝议欲贬出诸将,师曰:“我不听兰石,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悉宥之。弟昭时为监军,唯削昭爵。
    ③讨诸葛诞于寿春,王基始至,围城未合,司马昭敕基敛军坚壁。基累求进讨,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守便宜,上疏言:“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书奏报听。及寿春平,昭遗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心,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于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过是也。”
    ④然东关之败,昭问于众曰:“谁任其咎?”司马王仪曰:“责在元帅。”昭怒曰:“司马欲委罪于孤耶?”引出斩之。此为谬矣!
    ⑤操及师、昭之奸逆,固不待言。然用兵之际,以善推人,以恶自与,并谋兼智,其谁不欢然尽心悉力以为之用?袁绍不用田丰之计,败于官渡,宜罪己,谢之不暇,乃曰:“吾不用丰言,卒为所笑。”竟杀之。其失国丧师,非不幸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三征:即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大将军毋丘俭。②傅嘏:字兰石,魏雍州人。

【问题】
    22.第②段“悉宥之”中的“之”具体指的是【    】。(用文中词语回答)(1分)
    23.第①段中,曹操“破敌而还”后为什么奖赏“前谏者”?(2分)
    2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的两个反面事例。(2分)
    (1)【    】。
    (2)【    】。
    2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魏讨伐吴失败之后,司马师认为过在自己,故拒听朝议,只责罚了其弟。
    B.讨伐诸葛诞时,王基要求进攻,但司马昭不同意,反让他引军转据北山。
    C.王基不听诏令,没有“迁移依险”,最终平定寿春,司马昭给予高度评价。
    D.作者认为袁绍杀死田丰直接导致了他失国丧师,突出了得人心的重要性。
    26.题目中的“收”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
    22、(1分)三征
    23、(2分)因为曹操认为自己的胜利是侥幸,而谏阻者所言是万全之策。
    24、(2分)(1)东关之败后司马昭怒斩王仪
    (2)官渡之败后袁绍冤杀田丰
    25、(3分)D
    26、(3分)一个“收”可以说是作者对曹操及司马师兄弟的人格否定(1分)。作者认为他们本性奸逆,能宽容待人只是用兵之际的收买人心之举,并非其人品高尚、宽宏大度(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天平山中

    【原文】 天平山中 杨基(明) 细雨茸茸湿楝①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 定风波

    【原文】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①中,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 野步

    【原文】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

  •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皮日休(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

  • 羊吃草

    【原文】 羊吃草 西西 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

  •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原文】 鄂州南楼①书事四首(其一) 宋 黄庭坚②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③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