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3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刘夙文章ID:55928浏览:

【原文】
    唯有牡丹真国色
    刘夙
    ①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它那雍容艳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每当国运兴盛、社会繁荣的时候,牡丹热潮就会兴起,因此牡丹文化也成为盛世的象征。北宋周敦颐脍炙人口的名篇《爱莲说》有言:“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倾倒。刘禹锡在七绝《赏牡丹》中说:“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人竟不惜通过贬低芍药和荷花来赞美牡丹。皮日休七绝《牡丹》中“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更是将牡丹称为“花王”……
    ②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③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属全世界一共有30多种,除北美洲西部的两个种外都产自旧大陆。这些旧大陆的种可以分成两组(在分类学上,“组”是界于属和种之间的分类单元)——牡丹组和芍药组。尽管牡丹组和芍药组在花型上极其相似,但牡丹组是灌木,它们的茎高度地木质化,冬天地上部分只落叶不枯死,来年新叶和新枝直接从老枝上生出;芍药组则是亚灌木和草本植物,它们的茎只有基部木质化或完全为草质,冬天地上部分大都枯死或完全枯死,来年不得不从茎基上再生出新枝叶。1972年在甘肃武威旱滩坡汉墓出土的东汉初年的医药简上记载了一个药方,用到“牡丹二分”,这是可以确定的最早提及牡丹的文献,由此可见牡丹一开始只是被作为药材,大约从南北朝开始,牡丹渐渐得到栽培观赏,直到唐代,它才真正成为流行花卉。
    ④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197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二十七卷中记载了11种中国芍药属植物,其中芍药组8种,牡丹组只有3种。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繁荣,正如历朝历代的情形一样,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谱”。根据2014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牡丹组原来一共竟有9个野生种(比原来的记载多出6种),其中4个原产于横断山区到西藏东南部;5个原产于中国东部,中国传统的牡丹栽培品种大都是由这5个原产中国东部的野生种经过驯化和反复杂交而成。园艺上往往习惯把中国栽培牡丹分成四大品种群,即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与西南牡丹品种群,此外还有若干个小品种群,如延安牡丹、鄂西牡丹等。研究表明,栽培牡丹的家世远非同种内部变异那么简单。
    ⑤通过上面这一“牡丹野生种列表”,栽培牡丹的家世基本弄清,但在从事野生植物保护的学者看来,这场艰难的学术探索背后却反映了野生牡丹的沉痛家史。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值得人们深思、反省。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最终让牡丹“家族”走上了衰败的不归路。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野生生物仍在一种接一种地走上灭绝的不归路。
    ⑥“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吉祥富贵、兴盛繁荣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问题】
    1.第④段加点词“家谱”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义连贯的一项是(    )。(2分)
    ①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②在揭开了牡丹神秘的面纱的同时
    ③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
    ④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⑤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
    A.①⑤②④③
    B.⑤③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②④⑤
    3.联系上下文分析图表在文中的作用。(3分)
    4.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的说明方法,确切说明牡丹广受人们喜爱的特点。
    B.第③段以芍药作比较,突出说明牡丹作为木本植物的特点。
    C.第③段运用例证法,强调说明牡丹最初仅用作药材的功用。
    D.第④段列数字,确凿说明牡丹野生种丰富,栽培前景广大。
    5.本文语言具备科学小品文的一般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
    6.综览全文,概括牡丹长期以来遭受的“委屈”和“殇痛”。(3分)

【参考答案】
    1、牡丹(野生种)培育繁殖情况(产地)。
    2、C
    3、直观性(1分)牡丹种类多、分布广、野生种丰富(1分)看到了牡丹全面告急的困境有助于情感表达。
    4、B
    5、(1)具备严谨准确的科学性,“往往”“大都”限定性副词的运用。
    (2)第一段引用诗句增强文学底蕴,引用诗句“比喻”、“比拟”。
    6、牡丹是中华名花,自唐代以来周敦颐、刘禹锡、皮日休都赞美牡丹,甚至称赞牡丹为“花王”,但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的分类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不甚充分,以为栽培牡丹品种虽然丰富,但只不过是同一个种内部的变异;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直到今天,人们还仍然没有充分形成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它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