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折桂令·芦沟晓月(出都门鞭影摇红)

发布时间:2015年7月6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2日作者:鲜于必仁文章ID:23228浏览:

【原文】
    双调·折桂令·芦沟晓月(出都门鞭影摇红)
    鲜于必仁
    出都门鞭影摇红。
    山色空濛,林景玲珑。
    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
    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注释】
    芦沟晓月:这是《燕山八景》组曲中的一首。八景是“太液秋风”、“琼岛春阴”、“居庸叠翠”、“芦沟晓月”、“蓟门飞雨”、“西山晴雪”、“玉泉垂虹”、“金台夕照”。
    玲珑:明彻的样子。左思《吴都赋》:“珊瑚幽茂而玲珑。”列逵注:“玲珑,明貌。”李白《玉阶怨》诗:“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起宿”句:形容芦沟桥之雄伟,如同从夜雾中腾起的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卧龙。
    “掣流”句:形容芦沟桥的壮丽如同拉住流云垂向大地的万丈彩虹。
    路杳(yao)疏钟:大路深暗幽远,稀疏的钟声隐隐约约。
    蟾宫:月宫。相传月中有个大蟾蜍,所以叫蟾宫。

【赏析】
    这是描绘元代芦沟桥晓月很有特色的小令。出了京城的门,催马前进,摇着红色的鞭鞘。远山还没脱离开夜幕,一片朦朦胧胧的,近处的树林倒很明彻清晰。前面就是芦沟桥了,高高的大桥俯看着下面的流水。这里的车辆可以通向遥远的边塞,大桥的玉石栏杆好像背靠着长空。整个大桥,就像一条千寻巨龙从夜雾中腾起;卧在这里,又像万丈彩虹从云端垂到水面。走过桥回头看,黎明的大路深暗幽远,稀疏的晨钟隐隐地飘过来。行人还有些模糊,像蚂蚁似的走着。猛抬头,看见了晓月,人们就仿佛走在月宫里面。这首小令句句抓住“晓”、“桥”,最后又点出了“月”,形象地描绘了这幅难写之景。作者使用了合璧对、鼎足对等巧体,极准确又夸张地勾画出“芦沟晓月”景色的特点,颇尽描写形容之妙。

【题解】
    《芦沟晓月》为著名的“燕山八景”之一,描写了芦沟桥的神奇壮观。作者把人间与仙境合而为一,表现了满腔的热爱、赞美之情。

双调·折桂令·芦沟晓月(出都门鞭影摇红)
双调·折桂令·芦沟晓月(出都门鞭影摇红)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