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篇】
写景作文,就是用文字将人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借此渲染环境气氛,突出文章主旨或烘托人物心情,抒发个人情感。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写景作文呢?快来学习下面的方法吧。
一,立体描写。立体描写,即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描写对象的外形、颜色、状态、声音、气味等各方面的特点,进行全面、具体的刻画。作文前,我们应该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去看、听、闻、触碰,全方位感受景物的不同特点。比如要写春天,我们可以用眼睛去看春天的颜色,用耳朵去听春天的声音,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生气,用双手去触摸春天的质感……这样一来,我们的文章才会更加丰富饱满、多姿多彩,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二,动静结合。写景,最大的忌讳就是平铺直叙,因为自然景色通常都是沉静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抓住景物的“静”来写,就难免让文章落入毫无生气、没有灵性的境地。因此,要想将景物写活写好,动静结合是一个必须要掌握的写作技巧。写作时,要注意留心静态景物中的动态,以“动”衬托景物的生机与灵动,以“静”烘托景物的沉静与典雅,让景物以动静相融的状态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文章情趣盎然,真正鲜活起来。比如要描写山水,不妨将山的“静”与水的“动”结合起来,用山的沉稳衬托水的温柔,用水的流动烘托山的灵气,两者相互交织、巧妙融合,为读者创造出一个精致、优美的意境。
三,情景交融。只要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任何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绝不仅仅是单纯地描绘景物,往往还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写景贵在情景交融,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文章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写景时,我们要注重将自己的真切感情充分地融入到景物中去,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打动读者的力量,让人回昧无穷。
【正文】
沉醉在夏夜小巷的世界里(写景篇——巧用修辞、画面祥和)
每到夏夜来临,我就特别爱到家门口的小巷里转悠,并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时,太阳极不情愿地卸下了炽热的装束,将作威作福了一天的火气收敛了起来,拂去最后一丝晚霞。
月亮婆婆摇着船儿,悄悄地把她慈爱的目光投向了人间。那皎沽、明亮的月光似一条薄薄的纱巾,轻轻地铺在小巷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又似无声的流水泻在小巷两边密密匝匝的屋瓦上。石板间的苔藓更显得水灵。小巷尽头,两棵槐树像是被定了格似的,一动也不动,懒懒地挨在一块儿。
一切都那样安静,只有匆忙的自行车从青石板上碾过,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哐啷,哐啷……”这声音由远及近,又由近渐远。挺立在小巷巷口的那盏路灯发出昏黄的光,引来了无数的飞蛾在它身边盘旋。
起风了,树叶儿兴奋起来,翩然舞动起来。小巷里热闹起来了。阿婆、老爷爷们抬出古朴的太师椅,悠然地摇着蒲扇,眼睛微微地眯着,和对面的街坊们搭起讪来。几个中年人端出棋盘,厮杀起来,还不时叹息道:“败阵,败棋!”
窗前,夜来香散发出的浓香,在这样祥和的气氛中更显诱人。那挤满枝头的茉莉花在这柔和的月色下,显得分外柔美。这美妙的景色谁愿错过呢?瞧,一群活泼的孩子在捉迷藏呢!他们从这条巷子跑到那条巷子,急得阿婆们连声叫道:“小乖乖们呀,慢点儿跑,别磕着,别碰着!”孩子们哪里听得进去,他们只想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可这些巷子里的角角落落,阿婆们不都了如指掌吗?“哈哈哈,找到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在小巷里久久地回荡。
夜更深了。或许孩子们跑累了吧,他们一个个又转悠着回来,还相互嘟着嘴嚷道:“你耍赖!”“你才耍赖呢!”这时,阿婆们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洗澡水。孩子们急切地甩掉鞋子,脱下衣裤,坐进大浴盆里,边洗身上的泥巴,边闹着叫着打起水仗来,忙得阿婆们管住了这个又落下了那个。好不容易,孩子们才进入了梦乡。于是,阿婆们收起了没聊完的话题,搬起椅子,走进了深巷。那几个中年人一边争论着那局未完的棋,一边各自收拾着散去了。
灯灭了,夏日的小巷又恢复了宁静。我沉醉在其中,仿佛听到了小巷尽头的两棵槐树沙沙地继续讲着它们的故事……
【名师点评】
巧用修辞。文中,作者巧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安静美好的夏夜小巷图。如“月亮婆婆摇着船儿,悄悄地把她慈爱的目光投向了人间。”将月亮拟人化,比作一位慈爱、温柔的老奶奶,突显出月光的柔和、轻盈。
画面祥和。本文是一篇以描写社会风景、民俗风情为主的记叙文,作者在人文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花了大量笔墨进行刻画,如老人们摇扇聊天、棋友们尽兴比拼、孩子们捉迷藏……每一幅画面都极富生活气息和祥和之感,令人不由得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