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隐记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7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唐寅文章ID:56160浏览:

【原文】
    菊隐记
    唐寅
    ①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人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又草木[甲]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之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之,[乙]虽显者亦不足贵,况隐于山林邱壑之中者耶?
    ②吾友朱君大泾,世精疡医,存心济物,而自号曰“菊隐”。菊之为物,草木中之最微者,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朱君,君子也,存心济物,其功甚大,其名甚著,固非所谓泛然杂处于隐显之中者,而乃以草木之微与君子没世无称之名以自名,其心何耶?盖菊乃寿人之草,南阳甘谷之事①验之
    矣,其生必于荒岭郊野之中,唯隐者得与之近,显贵者或时月一见之而已矣。而医亦寿人之道,必资草木以行其术,然非高蹈之士,不能精而明之也。是朱君因菊以隐者,若称曰:“吾因菊而显”《菊隐记[明]唐寅》阅读及答案《菊隐记[明]唐寅》阅读及答案。又曰:“吾足以显夫菊”,适以为菊之累,又何隐显之可较云。余又窃自谓曰:“朱君于余,友也。君隐于菊,而余也隐于酒。对菊命酒,世必有知陶渊明、刘伯伦②者矣。”因绘为图,而并记之。
    注:①南阳甘谷之事:相传南阳甘谷生长的菊花能使人延年益寿。②刘伯伦:刘伶,字伯伦,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性嗜酒。

【问题】
    22.作者认为作为君子最重要的标准是“【    】”。(2分)
    23.对第①段的论述,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如果随波逐流的去追求显和隐,就不会被世人看重。
    B.在世上,一个人如果不被他人看重,就连草木都不如。
    C.一个人如果连草木都不如,是值得羞愧的。
    D.一个人显隐之间全无自觉,会在纷纭世间消声没迹。
    24.作者将隐者与显贵之人与草木的关系远近对比,是为了强调【    】(2分)
    25.对朱君,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并非官位显赫的贵介,而是一个隐于民间的君子。
    B.他自称“菊隐”,包蕴了内心孤高清芬的意味。
    C.他因为疲于治病而深受其累,所以不愿意出仕。
    D.他与菊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对他人有益。
    26.唐寅在《桃花庵歌》写到“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本文却说“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这两种观点是否存在矛盾?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2.(2分)存心济物
    23.(3分)A
    24.(2分)只有隐士才能精通这些草木,明白延年增寿的学问。
    25.(2分)C
    26.(4分)第一句将显和隐鲜明对比,强调了做官的忙碌和隐居的闲适自由,表达了看破官场的豁达洒脱。第二句表达了不论隐居和做官,提倡要存心济物,都要对世人有补益,即使避世逃名,但也要独善其身。
    所以两者并不矛盾,第一句中作者鲜明地强调了归隐的观点,从“隐又君子,没世无称之名”可以看出唐寅仍然提倡归隐。本文是将归隐后的做法更加具体化了,强调了归隐后仍要有所作为,即使归隐,仍然胸怀济物之心,超越了隐居和做官的表面。
    【译文】
    君子的处世方式是:不论是身处乱世而隐居,还是身处治世而大显身手,虽然“显”“隐”不同,但在诚心为社会为百姓做些好事这点上却是相同的。假如并无济世助人之心,而只是一味地跟着人家去“显”去“隐”,那你得不到世人的重视也是必然的。一个人在世而得不到世人的重视,便与草木差不多。菊是草木中一种不很起眼的花草,即使不露也是君子,枯死后也不会对不起自己的名声。因它对世人有所帮助,被称君子;而不想帮助世人的,则不是君子,甚至连草木都不如。一个真君子,哪能处于连草木都不如的境地?如果真的这样,便是真君子的羞耻。草木与人,相差很大,但做好事与不做,就是很显露也不是特别高尚。况且隐藏于山林邱壑之中,老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也没什么意义。
    而我一个姓朱的朋友一世精通医道,总想帮助别人,起名菊隐。菊是一种花草木,是不很值钱的花草,虽无惊人之貌,但的确是真君子(菊兰竹梅乃花草四君子),他没有对不起自己的名气,朱君,是真君子,诚心要做好事,功夫了得,名气很大,他可不是混杂与世的人,但是他能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善做好事,从不对人提及自己的名气。其心地很是善良。盖菊是使人长寿的花草,在南阳种甘谷的事情已经验证过了。而医道是为人治病,让人长寿的,医术是延年增寿的学问,需借助草木来执行,非隐士不能精通这些草木。朱君用菊花等草药默默地给人看病,并说:“我是用菊花等草药看病而成名的”。续说:“我得名于菊,也深受菊名之累,何谈什么隐显之类的话。”余接着说:“朱君和余,是好朋友,君善于医术,而余则喜欢饮酒,对菊下酒是很开心的事情,世人都知道陶渊名和刘伯伦等人。”因此还画下对菊令酒图,以做为记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