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电影《流浪地球》剧情是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影片一上映立刻引发轰动,累计票房已突破四十亿。
有网友认为《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仅是堪比好莱坞的科幻特技和超高的票房,更是中国情怀(家园情怀)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示和对外输出。
导演郭帆说,它找到了“中国科幻的文化内核”。
刘慈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将一些人们平时不会去想的基本问题非常直接地砸到你面前,强迫你去想,去面对,比如文明生存问题,比如道德问题,比如什么样的人算人,比如人类力量处于什么程度,等等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们现在存在的人类永远不会面对的,但是他却给我们提供了至少是非常令人可信的答案,而且可能是最为接近现实的答案。
只有真实才能让人们去“信”,只有“信”才能调动情感和情绪。
对此,你有何看法?
要求:围绕材枓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崇尚真实
古人云:“文,真则不假,实则不空。”文如其人,做人亦应如此。
纵观历史长河,大凡至善至美,皆求真。古人求真,则有:“宁当白丁汉,不做伪书生。”今人求真,则有:“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求真,崇真,乃做人的底线,亦是做人的至境。
真实,是生命的基础。人,生来真实,真实的生命,至善,至美。个人真实,则可立信于世,国家真实,则可诚于四海。“至真于水火之中的人,终会被千夫所指。”倘若选择把自己变成一个虚伪虚假的人,不知羞耻的存活于世,这实不可取。真,做人的底线。
懂得真实的人,志存高远,品行志洁。陆元琪说:“有真无善,野矣;有真无美,陋矣;有善有美而无真,假矣。”李大钊言:“顺其自然,在真实之上求人生的光明,不可陷入勉强虚伪的境界,把人生都归于幻灭。”真,做人的至境。
洞察千古事,人亦追求真实,崇尚真是。数百年前,一位被捆在柴堆上的男子大呼真理永存,数百年后,我们赞叹,那个执着于真实,为真理献出自己生命的男人——布鲁诺。数十年前,一个出于迷惘中的政党,高举改革开放,求真务实的大旗,数十年后,我们惊叹,那个追求真理让中华民族复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真,至善,至美,令人追求令人崇尚。
时间流逝着,高楼代替了小屋,水泥代替了泥路,而虚假亦蒙蔽了真实。高速发展的当今,我们似乎早已沦落为虚假的奴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我寻不得真实。而我能知道的精明算计,左右逢源,我看不到真实。而我能知道的,只是蛋白粉被换成了三聚氰胺,食用油被换成了地沟油,皮鞋变成了胶囊,而馒头却被染了色。钱、权、名、利,让人们变得自私,贪婪,虚伪,腐烂不堪。我们拉着追求真实的横幅,却用虚伪的嘴脸干着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身体腐朽,终只归自然,精神腐朽,则为祸一方。
人类的心灵更习惯真实。这些年,乡土文化蓬勃复兴,这其实归因于城市化的加速进展。但再多的新修古镇、再多的农家乐,依然不能真正根治我们迷失的病痛。人是智慧生命,大多数人的内心更信赖和依恋可触摸的真实的世界。我们的头脑力量足以弃假存真,虚拟现实只骗得过双眼罢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渴望,每一幅名画、从《清明上河图》到莫奈的《日出》,都来自于一趟真是的旅行;每一位巨匠,从荷马到莫言,都不是对他人的模仿或是对影像的记录。伟大源于生活,美丽来自自然。
真,人之底线,真,人之至境。崇真于世,求真于己,方可至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