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黄鹤楼

发布时间:2014年9月24日更新时间:2024年2月2日作者:毛泽东文章ID:17894浏览: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黄鹤楼:旧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区之西长江岸边的黄鹤矶上,即今武汉长江大桥南端西侧。相传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73年)创建,后历代屡毁屡建。黄鹤楼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火灾,1985年重修建成,楼为五层,高50.4米,耸立于蛇山之巅。毛泽东于1927年所游览的是黄鹤楼遗址。九派:派:水的支流。九派:泛指长江中众多的支流。鲍照《登黄鹤矾》诗:“九派引沧流”。中国:指中国中部地区。《孟子·梁惠王上》:“莅中国而抚四夷。”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两条铁路已接通,改名京广铁路。把酒酹滔滔:把:持。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或立誓。这里对滔滔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心潮:比喻像潮水一样起伏的心情。诗人自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8月7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1927年春,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四·一二”事变前夕。1926年7月,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正式开始。1927年1月,武汉建立了革命政府,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了汉口、九江的租界,上海工人起义和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发展起来。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此有乐观的论述,整个革命形势是较有利的。但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面目日益暴露,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大屠杀。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此前,中共党内由于陈独秀执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主张“要缓和反蒋”,反而压制工农运动,拒不接受毛泽东和其他许多同志的正确主张。这样,带来严重危机,革命事业受到重创。毛泽东此时居住在武昌都府堤41号,附近就是黄鹤楼旧址。他面对滔滔江水,心潮起伏,作词以抒怀。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借景抒怀之作。上阕“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浩瀚的江水在中部大地流淌,深长的交通干线贯穿南北。诗人极目远望,长江的辽远壮阔和铁路深长延伸,将祖国大地连贯在一起,充满了对中国大革命形势的忧思。“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是近景,体现出沉重、郁闷的气氛。毛泽东对革命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深切感受到四伏的危机。苍茫迷雾中被锁住的大江,与他的心境是非常相似的。
    下阕抒发感慨,托情寓物,抒发黄鹤楼鹤去楼毁的沧桑感。“赏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传说中的黄鹤和黄鹤楼到哪里去了?眼前只剩下供游人凭吊的遗址。这是根据传说故事和黄鹤楼几次被毁的情形而抒发的感叹,其实是对革命前途的隐忧,暗示大革命将会如眼前的景物一样可能毁于一旦!“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对滔滔江水,祭酒立誓,心潮激荡。诗人的心情由沉重担忧而变得悲壮、豪迈,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绝不会因革命处于低潮而退缩,他发誓要扭转局面,抗争到底。
    这首词上阕写景,笔调沉郁苍凉,壮丽的景色中寄托了诗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忧思;下阕抒情,笔调冷峻悲壮,显示了诗人敢于面对失败,下定决心东山再起,一股郁勃昂奋之情骤然爆发。全词取景壮观,意境开阔,气势恢弘,具有时代特征,并形象而贴切地寄寓了他的思想感情,内涵丰厚。
 

顶一下
21
72.4%
踩一下
8
27.6%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 五言排律·晚霭峰间起

    五言排律晚霭峰间起 1914年 晚霭峰间起(萧), 归人江上行(萧)。 云流千里远(萧)...

  •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

  • 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