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摘 >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赏析

发布时间:2021年4月10日更新时间:2023年12月18日作者:未知文章ID:47546浏览:

【原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①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②,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①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时已52岁(据夏承焘《张子野年谱》),但因他性格孤傲,不肯依附于人,所以仕途坎坷,很不得意,只做了嘉禾(当时的州名,今浙江嘉兴)小倅(cuì,副职),即协助知州掌管文书的小吏。②流景:流逝的岁月。

【赏析】
    上片集中写伤春之情。开篇两句是第一层。起笔从听歌入手:“水调数声持酒听。”《水调》的旋律是悲抑激切的。听歌的目的在于送春,在于消愁,结果如何呢?回答是:“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至上片结尾是第二层。这一层表面是伤春,重点却是自伤,因为春天一去,虽然不知“几时回”,但毕竟还有回归之日,而人的青春一去,却永无重返之机了。所以,“几时回”,问的并不是春天,而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发问。“临晚镜”,是向晚临镜自照。“流景”,是逝去的年华,当作者临镜自照,发现自己青春老去,年华永逝,又怎能不油然升起一丝怅惘之情呢?“伤”字对此已表现得十分清楚了。所以,最后便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后期”(今后的相约和期许)成空的慨叹。
    下片描绘庭园池塘之景,并借以烘托伤春自伤之情。“沙上”二句写目之所见,“并禽”,是成双成对的鸟儿,这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暝”,是暮色,这一句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从上片的“午醉”到下片的“池上暝”,可见作者在园中已消磨大半天时光,惜春恋春之情,已不言自明。下面,“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下面再另作分析),当暮色笼罩池塘之际,天上浮云掩月。忽然,云散月明,皎洁的月亮露出圆圆笑脸,照射园中的一切。此刻,由于作者留恋春天,故而特别注意于那象征春天的花朵。他终于发现,那即将凋谢的残花,仍在把自己的身影投向水面,伴随春风的吹拂而不断摆动自己的腰身,仿佛在对镜理妆。词人由此而想到,连那即将凋谢的残花,面对“春去”的现实,还要顾影自怜,对生活充满了眷恋之情。这对“往事后期空记省”的词人来说,不更加引起自己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热爱么?从“重重帘幕”到篇终是第四层。时间由傍晚转到更深人静,写的是作者的目之所见与心之所想。这一层的关键词语是“风”字。这一“风”字,是贯穿整个下片的。由于有“风”,春寒料峭,沙滩上成双成对的鸟儿才依偎得紧紧的;由于有“风”,才把浮云吹散,使月亮得以出现;由于有“风”,月下的残花才在风中摇摆,使倒映入水的花枝不断地“弄影”自怜。这“风”,还将把残花吹落,使明天园林里的小路上落英缤纷。“应”,是估想之词,是由“风不定”联想到的。终篇的“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呼后应,使上情下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这首词有两个显著的艺术特点。
    第一是感情劲直激切,有一种郁结于胸的自伤和怅惘之情,这种感情是非直接表现出来不可的,同时也通过景物描写加以衬托和强调。
    第二是炼字传神,开拓美学境界。“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云破月来”承“池上暝”而来,着一“弄”字,极富连贯的动作性,且有拟人的特点。通过这个“弄”字,把月下的“花”写活了,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看到,这一句之所以富有诗意,富有美学情趣以及由此而为后世读者所激赏的原因,还在于有一个不曾为王国维强调提出的“影”字。水中的花影、山影、人影以及亭台楼阁的倒影似乎更多一层迷人的魅力。这“影”字多传神!它生动地表现了“花”的情趣,“花”对春天的留恋,使全诗的境界为之一变。因此,可以这么说,这个“影”字才是篇中的“词眼”,是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