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澄神定虑,端已正容。——欧阳询
②圆而且方,方而复圆。——项穆
③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④体象卓然,殊今异古。——张怀生
⑤意在笔前,然后作字。——王羲之
⑥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黄庭坚
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从以上书论中选择两三句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成功需要勇于创新
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讨厌一成不变,循规蹈矩,被各种各样的牢笼所束缚。我们尊重以前留下来的各种规则,但是不代表我们就要一成不变地去附和,固执地墨守着成规。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历史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勇于创新。
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就提出“重农抑商”政策,这有利于当时建立和维护封建专制国家,因而,这条规则被历代君王沿用。可是这条规则到了后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于重农抑商,抑制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让社会迟迟不能向前推进,中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国。昔日的“天朝上国”逐渐被西方兴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甩在了身后。这是一个一味遵守不合时宜的陈规,不思创新改革所带来的惨痛教训。
到了满清王朝,愚昧的封建士大夫们,非但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反而固执地力保清王朝,顽固地阻挠创新发展。结果他们所推崇的清政府,一次次的与西方列强签定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次次地将大片领土拱手相让。现在想起,不仅仅要批判当时的统治者,更要唾弃那些愚昧地维护着封建统治的顽固分子。
以艺术领域为例,成功尤其需要创新。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书法家——刘石庵和翁方纲。翁方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画都有来历;而刘石庵则正好相反,他不仅苦练,还追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我自然的风格。有一天,翁方纲批评刘石庵的字:“他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刘石庵却反问翁方纲:“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翁方纲顿时张口结舌。可见,重视前人、继承前人的成果固然值得肯定,但任何一门学问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如果只会墨守成规,不敢超越半步,只会使这门学问失去了生命力直至消失。只有学会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才能使艺术不断发展,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这也正如齐白石老人说的那样,“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们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法则,都是从右到左,从低位数算到高位数,没有人质疑。可史丰收却不这样想,他偏偏要将常规反着运用。经过无数次研究验证,他最终创造了著名的史丰收速算法。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将原用高温处理的金属,改用冷水处理,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将原本发射上天的火箭,改造为钻井火箭,减小施工难度……通过这样多的成功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勇于向传统规则挑战,打破陈规,会取得进步发展。
成功需要勇于创新,古代很多伟人都在为我们做着榜样,所以说,探索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才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啊!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所给的材料是六句名人名言。写作立意指导:先明确毎句话的内涵,然后从中迭选出有逻辑关联的两三句确定立意。“澄神定虑,端己正容”意为排除杂念、荣辱皆忘、全神贯注,达到人静专一的状态;“圆而且方,方而复圆”讲为人处世上的原則性与灵活性。而“君子之道”就是这两者的统一;“笔秃千管,墨磨万锭”强调勤学苦练;“体象卓然,殊今异古”是指凡事应有独特的风格;“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告诫人们做事要精心谋划、胸有成竹;“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遇真”是说要勇于创新、独具个性。可有如下立意:①+③:排除杂念,勤学苦练;④+⑥:创新出成果;②+④:讲原则,会変通,オ会卓然独立;①+⑤+④:全神贯注、成竹在胸、オ能与众不同。体裁要明确:1.写议论文:(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2.写记叙文:(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4)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中心),点题目(中心)。(5)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本题即此审题,写作即可。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