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喜闻捷报

发布时间:2014年9月25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1日作者:毛泽东文章ID:17928浏览:

    五律·喜闻捷报
    1947年
    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释】
    步:步行。蟠龙:地名。延安城东北约35公里的一个古镇。度:通“渡”,渡过。苍穹:即天空。佳令:指中秋佳节。令,节令。鸿音:鸿,大雁。《汉书·苏武传》中记载有大雁传递书信的事。凯歌奏边城:1947年8月,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9月中旬,又收复青化砭、蟠龙等城镇。凯歌,胜利的歌声。

【写作背景】
    1947年9月,陕北的形势已经好转,全国各个解放区战场都相继转入战略反攻阶段。9月29日,正是农历中秋佳节。陕北的夜空,高朗澄碧,明星数点,凉风轻拂,一轮皓月,傍着轻纱般的微云升上东山,月中桂影婆娑,银光轻笼川原,近村远山,如淡墨画出。劳累数日的毛泽东,此时正在神原堡附近的一条河边散步,他背拢双手,步履舒徐,有时仰望苍穹,凝视明月,有时环顾四野,欣赏黛写铅描的重岭层峦,颇有闲情逸致的意味。正在这时一名警卫战士快步来到他身边。向他报告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的喜讯。他听了很高兴,一时兴发,轻声地哼吟起来。遂作此篇五言律诗。

【赏析】
    这首诗先写景,后写事抒情,层次清晰易懂。首联“秋风度河上,大野人苍穹”,既点出时令,又写出近景、远景,具体而又广阔,具有真实感。颔联第一句“佳令随人至”,照应首句“秋风”,又作为下面两联的铺垫。“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更为关注时局的发展。“明月傍云生”,具体描写了这佳令的特点。明月傍着浮云悠然而现,这是中秋的皓月,不禁引人遐思。亲人情况怎么样呢?“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已经签订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但国民党统治集团要通过战争来削弱直至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基本意图没有变,终于在其完成战争准备后,立刻翻脸,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这两句诗表达出这一严重的事件,致使人民受难,音讯不通。尾联第一句“满宇频翘望”,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盼望人民武装反击反动派胜利的心情。末句“凯歌奏边城”,既是真实的写照,也表达了作者在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时的喜悦心情!
 

顶一下
9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 菩萨蛮·大柏地

    菩萨蛮大柏地 1933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

  • 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 1934年到1935年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

  • 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 五言排律·晚霭峰间起

    五言排律晚霭峰间起 1914年 晚霭峰间起(萧), 归人江上行(萧)。 云流千里远(萧)...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