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张冠道中

发布时间:2014年9月25日更新时间:2024年2月4日作者:毛泽东文章ID:17929浏览:

    五律·张冠道中
    1947年
    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

【注释】
    张冠道:毛泽东指挥解放军转战陕北所经过的一条道路。琼宇:即玉宇,指天空。征马:战马。嘶:马的呜叫声。尘:尘埃,尘土。染:沾染,附着。戎衣:戎装,军装。犹:犹如,如同。须眉:胡须与眉毛。等:等同。踟蹰:犹豫,徘徊。此处指毛泽东率领陕北军队与胡宗南的国民党军队周旋,在张冠道中来回地走。恍若:仿佛。恍:恍恍惚惚,模模糊糊。若:如,像。塞上:同塞北、塞外,指我国北方长城内外。此处指张冠道的自然环境如塞外一样。

【写作背景】
    1946年6月底,国民党撕毁了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悍然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毛泽东制定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方针,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终于迫使国民党放弃全面进攻的计划,而于1947年上半年将进攻的重点放在山东和陕北。1947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以主力一部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而此诗描写的情景,正是1947年3月中旬,胡宗南奉蒋介石之命,指挥国民党军14万余人,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进攻。在毛泽东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方针指导下,中共中央机关于3月19日撤离延安,转战在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叫张冠道,此诗即作于此间。

【赏析】
    诗人透过转战征程中自然环境的描绘,揭示了部队行军的艰苦与行军的井然有序。首联:“朝雾弥琼宇,征马嘶北风。”清晨的浓雾铺天盖地弥漫四野,昂扬的战马不畏严寒,迎风长叫。“朝雾”、“北风”不仅仅指恶劣的自然气候,实际上也隐喻当时陕北根据地在蒋介石国民党军的猖狂进攻下,其氛围已由原来的欢乐明朗变为现在的雾霭沉沉,充盈着战争的硝烟:而“征马”,则象征人民解放军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坚决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颔联:“露湿尘难染,霜笼鸦不惊。”朝露湿润了道上的尘土,使行军途中不再尘土飞扬;寒霜笼罩了大地,连乌鸦似乎也被笼罩住了,毫无动静。雾笼天空,霜洒大地,尘埃难染,鸦雀无声,只有战马迎风而鸣,好一幅“这里黎明静悄悄”的图画!大战前的寂静往往预示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行军途中的井然有序,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训练有素、坚不可摧的军队,有这样的军队,人民革命战争就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颈联:“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冰。”战士们身穿着像铁甲一样的军装,在寒风与朝露中,胡子、眉毛结成了银白色的冰茬儿。“铁甲”,用铁片连成的护身衣,也叫铁衣,古代作战时兵士所穿的军服。此指战士所穿的军装,因雾气、露水、霜冻的侵蚀,加之汗水、尘土的混合,又硬又重,就像铁甲一样。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却用乐观的态度来看待一切,用夸张手法,将“戎衣”对“须眉”,“铁甲”对“银冰”,比喻解放军战士的雄姿英发。
    尾联:“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部队在张冠道一带来回转战,就仿佛行走在塞北边陲一样。“踟蹰张冠道”,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即先战略防御,将国民党军队拖得精疲力竭后再进入战略反攻,待机消灭之。“恍若塞上行”,此处指张冠道的自然环境如塞外一样,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但诗人面对现实,却充满自信和乐观。
    此诗以夸张的手法,记写了陕北转战的实情,将行军的艰苦、自然条件的恶劣如实的加以表现,从中体现了诗人从容镇定、无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体现了诗人作为伟大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非凡气度。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 五言排律·晚霭峰间起

    五言排律晚霭峰间起 1914年 晚霭峰间起(萧), 归人江上行(萧)。 云流千里远(萧)...

  •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

  • 西江月·井冈山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