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张继贤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家应该很熟悉一个典故——
少年陈蕃,所居室院芜秽。父友来访,问他为何不打扫。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终成为东汉名臣。后来与大将军窦武谋除宦官,竟然事败而死。
陈蕃的悲剧,在于他好高骛远,空有胸怀天下之志,却怠于细微,未能在平常工作中锻炼出应对万变的本领。胸怀天下又如何,上不能匡扶社稷于危难,下不能保全自身于乱党。失败绝非偶然!
以史为鉴,我不赞同材料中某知名音乐人的说法。无论著名院校的博士生还是普通院校的专科生,都不应好高骛远。
诚然,胸怀天下改造国家之抱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有志者除了有远大抱负之外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如果光有高远的愿望而无扎实的功底,就怕最终竹篮打水,水中捞月,一事无成。手足乏力,何以扛鼎?目不识丁,何以撰文?不自量力,勉强为之,怕是笑话百出。
东汉王莽窃取权柄,企图拯救苍生于水火,强硬发起经济上的改制,岂料他志大才疏,胡乱作为,危害百姓,遗臭万年。如果他能定位好自己,摈弃当皇帝之非分幻想,安守臣道,做些力所能及而有益于朝野之事,可以免遭后人世代唾骂。
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楠竹有伸入青云的志向,一日疯长三尺,最后极容易倾倒于强风之下;而世上著名建筑,譬如法国之埃菲尔铁塔,意大利之米兰大教堂,中国之武汉长江大桥,哪座不是从砌好一块砖头、拧好一颗螺丝开始?所以,请那位音乐人评委莫要轻视卑微的工作。
其实,大凡有成就之人,不问职场之高低、工作之贵贱。
法拉第当过学徒,隐身于作坊内探索某些抽象的原理,打下了电学之基础;华罗庚当过店员,埋头于柜台上处理各种杂乱的账单,获得了数学之沉淀。那些时候,谁能料到脏乱的作坊会走出赫赫有名的物理学家?谁会想到昏暗的店铺会诞生绝顶聪明的数学家?袁隆平就业定位不高,虽然长期任教于中等农业学校,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研发杂交水稻,为国为民解决粮荒问题;叶圣陶从小学老师起步,在教学一线长期探索,厚积薄发,终成语文界的权威专家。由此可见:小小职业,也有大作为。
所以,我劝告材料中的名校博士,找工作不必过于强调对口。哪怕岗位与所学专业八竿子打不着,只要肯学习,肯钻研,脚踏实地,做好每件小事情,将来必有大获!弯下腰来吧,扫一扫脚下的灰尘杂物,韬光养晦,没准就悄然练成金庸笔下功力高深莫测的扫地僧式的尖端人物。
如果你仰望高山,不妨从山脚爬起;如果你事业未成,不妨从扫地做起。室院已清,天下不远!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