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摘 >

高适《登百丈峰(其一)》赏析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1日更新时间:2025年7月11日作者:未知文章ID:90122浏览:

【原文】
    登百丈峰(其一)
    高适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①。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注】①草草:骚扰不安的样子。

【赏析】
    《登百丈峰》(其一)全诗诗意为: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青苍幽远,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而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百丈峰的所见、所思,境界阔大,意义深刻。诗人登山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百丈峰的山景,而是曾经为匈奴长期占据、汉兵多次征讨的燕支山,可见诗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全诗先写登山所见,继而由“故垒”“胡天”中联想到昔日的战争,诗人自然想到这些战争对边塞的意义,抚今追昔后,结论是:“徒草草”而已,最后面对永恒的自然,诗人更感到困惑,只能在一片疑虑中,悲哀地结束诗章。明末清初学者唐汝询评价此诗说:“此叹苦战之无益也。”诗人久居塞外,与边疆人民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对边疆事务体察入微,往往更能觉人所未觉。这首诗堪称是诗人对怎样处理边疆纠纷,以求长治久安之策的深深思考,因此此诗的政治意义与其文学意义一样光耀诗坛,横亘边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