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集 > 作文 >

耕耘与收获

作者:未知文章ID:63817浏览:

【问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曾国藩则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耕耘与收获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一种精神,一种专心于事业,不求回报,不问荣利的高尚情操。
    居里夫人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在发现镭后将其提炼方法公布于世,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邓稼先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在当时科学技术尚处落后的祖国排除万难,成为两弹元勋。司马迁拥有了这种精神,所以才能忍受社会给予他的歧视和痛苦,顽强地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必定会促使社会更加高速发展。
    政府官员有了它,才能抵制荣利的诱惑,专心为民,清正廉洁,成为一个为人民的好官,科研人员有了它,才排除功利之心,专心致志地研究,才能尽自己的才智取得成果,促进人类科技的发展。中学生有了它,才能专心学习勤奋努力,不断进取,实现康有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愿望。
    作为当代青年,伟大科学家钱学森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钱老建国初年排除万难,回到了需要他的祖国,除了一颗爱国心外其中也包含了一种“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正因为有这种精神,钱老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科研成果,他做为中国航天的先行者,在治学做人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国家也正需要钱老这样的人,也需要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
    回望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飞跃,科技每一次进步,都与“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本关。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个人,若想进一步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就必须具备这种精神。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若没有这种精神,怎能造就出排除万难,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呢?没有意志力怎能成为人才?没有吃苦耐劳、优秀坚忍的人才又怎能做事业做强做大?商业经济不发展个人力量又怎能取得进步?
    所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既是一种精神又可是一种促使社会乃至企业发展强大推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培养自己“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的精神。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金秋梨香

    导读:小作者在文中通过一系列的比拟句,形象地描写出江湾的梨不仅个大而且味美,读后...

  • 温暖

    导读: 这篇习作事件真、感情真,读来非常感人。文章前面对恶劣的天气的描写,对后面...

  • 我爱种瓜

    【作文导读】 这篇习作按照时间顺序,极有层次地叙述了自己跟着爸爸学种瓜,与爸爸比...

  • 《赤壁之战》缩写(梗概)

    导读:这篇梗概体现了原文的风格与面貌,保持了原文的主要事件火烧赤壁,表现了原文人...

  • 石缝中的力量

    导读: 生活中的一次出游,让小作者目睹了石缝中一棵树的生命的顽强,并想象种子如何...

  • 秋天的跑马山

    导读:作者给我们展示了秋天跑马山的美丽景色,从山脚到山顶,即使一片小小的树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