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摘 >

我国四季冷热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2年4月13日更新时间:2024年6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2164浏览:
    我国四季的气候变化很大,有时冷,有时热;有时穿棉衣,有时穿汗衫。天气冷热差别这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时候,有时候离太阳远,有时候离太阳近。那么,是不是地球离太阳近的时候,吸收的热量多,天气就热;地球离太阳远的时候,吸收的热量少,天气就冷呢?
    实际上恰恰相反:1月4日,地球离太阳最近,叫做近日点。这一天,快到小寒,天气已经很冷了。7月4日,地球离太阳最远,叫做远日点。这一天,离开8日小暑只有几天,我们已经感到骄阳炎炎,热不可耐了。这岂不是怪事吗?
    大家都知道,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亿千米。在这样长的距离中,靠近100万千米,或者远离100万千米,并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冷热的原因并不在地球离太阳的远近。一年当中,所以会有四季的变化,和地球上某一个地区获得热量的多少有关系,而热量多少又完全决定于太阳向地球的辐射,是直射还是斜射。直射,地球吸收的热量多,天气就热;斜射,地球吸收的热量少,天气就冷了。
    我们从地球仪可以看到,从南极到北极的轴线不是和地面垂直,而是斜着的。地球仪是和实际情况相符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顺着赤道把地球切成两半,就可以得到一个赤道平面。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它的赤道平面和它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始终保持着23度27分的角度,说粗略一些,也就是23度30分吧!这就是我们见到地球仪总是歪斜的原因。一年当中,所以有四季气候的变化,有24个节气,有昼夜长短的变化……都是这个23度30分引出的后果。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候,由于保持着23度30分的倾斜角,所以,地球上的一些地区,有时候受太阳直射,有时候受太阳斜射,而且斜射的程度还各有不同。各个地区受太阳照射的情况虽然不相同,却都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地在变化着。这样,四季气候,热带、温带、寒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等等,都由此而产生了。
    假如没有这个23度30分的倾斜角,那么,就没有四季气候的变化,终年都是一样。有的地方长年照不到太阳,冰冻雪封,冷得要命;有的地方长年赤日炎炎,火烧火燎。万物不能正常地生长,世界也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繁荣昌盛了。
    太阳终年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直射,这个地区就是赤道两侧的地区,那里接受太阳热量最多,气候最热,所以叫做热带。北回归线以北到北纬66度30分的地区,和南回归线以南到南纬66度30分的地区,接受的热量适中,称为温带。在北半球的叫北温带,在南半球的叫南温带。
    从北纬66度30分到北极,和从南纬66度30分到南极,这两个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少,天气十分寒冷,叫做寒带。在北半球的是北寒带,它的中心是北极;在南半球的是南寒带,它的中心是南极。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小部分地区在热带。由于幅员辽阔,南北气候相差十分悬殊,到了冬天,就更加悬殊。例如元旦这一天吧,海南岛和黑龙江省的气温竟相差40多度!海南岛的孩子,正穿着短袖衬衣,扇扇子,可是,黑龙江的孩子已经穿上过冬的棉袄了。
    每年6月21日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我国广大地区接受的太阳热量最多,按道理,最热的日子应该是夏至这一天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全国各地都是7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夏至反而不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这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
    原来,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晚上,又把热量散发出一部分来,从春天到夏天这一阶段,热量收入多,支出少,每天就会有一点结存。夏至这一天,虽然吸收热量最多,但是,积蓄的热量还不算太多。夏至以后,吸收的热量虽然略有减少,但是,积蓄的热量却逐渐增多,并且越积越多。所以,7月份平均气温最高。
    同样的道理,冬至是我国吸收热量最少的一天,但是,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日子,1月份才是我国最冷的时候。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