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摘 >

沂源县民清将军庙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2年3月3日更新时间:2024年2月8日作者:未知文章ID:1777浏览:
    沂源县三岔乡璞邱村东约1000米处,北靠山坡,南临大路,原来有一座“民清将军庙”(当地人俗称“将军庙”)。正殿、东西偏殿的四壁,均由一块整体青石(石灰石)砌成。倾斜的殿顶也是由大块青石凑接。整座庙宇设计紧凑,小巧玲珑,而且不用一砖、一瓦、一木。正殿门楣横书“民清将军庙”5个楷体字。殿正中塑一持戟站立的红袍将军,左眼眉特别粗重,右眼眉过于单细,看上去显得不大协调。
    相传清成丰初年,太平天国北伐部队一支约500人的队伍,由张泯清将军带领,在璞邱村东安营扎寨,修整训练。这支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训练之余,还帮助农民收种庄稼。因此,深受群众拥护。不久,部队奉命开拔,张泯清将军因疟疾病发作,昏迷不醒,就暂时留了下来。由当地一名鲁姓道士照料。
    后来,太平军北伐失利,加上交通闭塞,张将军和起义军失去了联系,整日焦躁不安。幸好将军自幼学会针灸、推拿,当地百姓有病有灾,他主动上门诊治。不久,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使他略有寄托,情绪稍安。后来,人们似乎忘记了他将军的身分,成了颇受百姓尊重的张大夫。但张将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部队派人和他联络。
    大约过了四五年的时间。有一天,他在三岔集市上看到地方保家散发的勒报,说是天京陷落,天王洪秀全遇难(系清军伪造)。因为清廷经常谎报清兵战绩,张将军吃惊之余,对这一消息将信将疑。但从此感到精神恍惚,经常借采药之名,到山上排遣胸中郁闷。
    有一次,他去璞邱村西的大山里游走了一天,回来的路上误入了红砂峪。这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看到遍地是赤红色砂石,山坡上几乎没有什么草木。经太阳照射一天的山坡,热得烫人。将军快步走出峪口,遇见一位牧羊的老人,便信口问道:“老哥,这山沟沟叫啥名字?”“红砂峪。”牧羊人随答。“砂者,杀也。红,即洪音。”将军脑海中马上联想到前几天看到的那张勅报上的消息。他坚信天王洪秀全殉难是无疑了,于是颓然倒地,再也没有醒过来。
    第二天,人们认出了他就是大伙儿爱戴的张大夫——张将军。当地民众怀着沉痛的心情,就地开土打圹,安葬了张将军。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和鲁道人的住地附近修起了一座小庙,题书“泯清将军庙”。题额尚未刻就,三岔村一窦姓秀才看到后大惊失色地说:“泯清,不就是灭清吗?这可是杀头之罪啊!”他提议把“泯”字的三点去掉,即成“民清”。
    因为过重的苛捐杂税,人们恨透了清朝统治者,雕塑艺人有意把右眉描得过细,需要添一添。门楣上从右到左横书的“民清”,右边第一字“民”字,再添一添笔画,就暗含着“泯”字,仍然是“泯清”之意。这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民间艺人,真可谓爱憎分明、用心良苦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