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摘 >

沂源灵芝洞

发布时间:2012年2月26日更新时间:2024年2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1683浏览:

    灵芝洞在已经开发出来的溶洞中,是位置最低的一个。以洞内多灵芝状钟乳石而得名。据查,全洞长400余米,现已开发了180余米。
    一进灵芝洞,仰望洞顶,一块数百吨重的巨石嵌于洞穹,称之为“女娲补天”。石下的清水潭中,鲤鱼跳龙门、四龟戏水等滴石惟妙惟肖,名F1“洞湖幽绝”。周围的“银山金塔”、“百花吐艳”、“红旗漫卷”等景点,与潭水相映成趣。
    进入前面的方洞门,然后左转、沿石阶而下,是一个下层洞穴。这一洞穴又分上下五层:第一层有”三潭印月”等;第二层有“金字塔”、“悬空石”、“灵芝壁”等;第三层有“天国盛宴”、“银河相会”等;第四层洞顶有高约18米的穹窿,称为“天井”。两侧蟾岩陡立,摇摇欲坠;第五层在一绝壁之上,因洞较小,尚未开发出来。
    从此右转,走过一段廊式洞巷,右侧石笋林立,其中有两个高1.3米左右,基部周长近3米,上粗下细,层层相迭,状如宝塔,称为“玉塔金帘”。再往前走约9米,紧贴地面的洞壁上有长约7米、高约2米左右的裂缝。缝内缀满千姿百态的石花,在灯光的照射下溢光流彩,故名“万紫千红”。左侧有“灵芝山”,山下有高约1.3米的“灵芝塔”,如用水晶雕刻而成。山上粉红色的石灵芝,如核桃大小,成百上千,使人眼花缭乱。
    再往前走,是一个呈丁字形的大洞厅。右侧小洞龛内,有高约1.5米如观音状的“观音石”。大厅内有一长7米、宽3米的钙石,形似半仰半卧的大肚弥勒佛。旁边的石柱直插洞穹,高3米,胸围近0.9米,称作“西天佛塔”。正面石壁上有硕大如盘的石花,酷似牡丹盛开,取名“国色天香”。右侧石壁上有一貌似仙女的滴石,周围是点点的细小石花,故称之为“天女散花”。
    此外,还有一个洞穴,周围石壁上有5个小洞,各有不同的景观。中央有两块滴石连在一起,高约3.2米,周长9米余。顶端的沉积物如烈火点燃,整个造型像长城上的烽火台,故取名“烽火传讯”。
    走到此处,游人一般会认为已前无去处,须折而回返。实际上,这里还不是洞的尽头。只要穿过一段狭窄的洞巷,跨上高约3.5米的“天桥”,俯视右下侧的狭长洞壁,看到吊挂着的一根根半透明的钟乳石,上粗下细,似寒岁隆冬檐下的冰凌,故名为“狭谷冰凌”。左侧的斜坡洞壁上,覆盖着一层洁白的滴水沉积物,似大雪将融,称之为“瑞雪迎春”。附近另有上下分离的两大石盘,周长10米左右。两盘之间发育成似雪似霜、细如毛发的晶体,光彩夺目,名之“金枝玉叶”或“冰棱花”。这个洞的景点,造型多变,奇巧逼真,可称得上巧夺天工。
    从此急转直下,迎面一座高约3米的“石花山”,突现于洞壁。整个山体缀满小珠状滴石。顶部有一形似大鹏的沉积物,首尾皆备,像展翅欲飞。厅南约5米高的洞壁上有一平台,上有形如巨人的钟乳石,称“莲台观音”。向北,有一狭长洞巷,其中滴石形态万千,十分壮观。沿阶而下,进入长达10余米的“石花巷”,但见石花遍布,不仅种类繁多,造形美观,而且石质洁白,击之叮咚作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