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4日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0日作者:未知文章ID:39632浏览:

    军军是个调皮的男孩子,在家里一刻也不得安宁,而军军的妈妈经常要在家里加班,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好让自己可以专心工作,军军的妈妈常说:“儿子,别说话,妈妈明天买冰淇淋给你吃”刚开始时,军军听了这样的话很高兴,立刻安静下来。
    过了不久,军军对妈妈的奖励厌倦了。妈妈不论承诺奖励什么都不管用。军军还是照样在家里“大闹天宫”,弄得妈妈被吵得没法工作。于是,妈妈采取了强迫规定。例如,厉声责备:“军军,你不许再闹了”、“军军,你不许用水管把家里喷得到处都湿湿的。”刚开始,军军会因为害怕妈妈生气而停止恶作剧,可是时间一长,军军觉得妈妈也只是生气而已,大不了换个玩法就好了。
    有一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军军请求去同学家做功课,妈妈重申了一遍家庭规矩:“不是周末,晚上不能出去。”军军争辩说,这次是去同学家做功课,而且是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妈妈冷静想了想,便同意了,军军出门之前保证九点半前一定回家。
    可是直到快十点了,军军还没回家,妈妈打电话给他,命令军军马上回家。军军不肯,妈妈急坏了,她对军军说:“儿子,我求求你了,快回来吧!”军军却拖到了十点半才回家。
    父母因为担心失去孩子的爱,所以不愿意轻易否定孩子的任何事情,孩子一旦觉察这一点就会毫无怜悯地加以利用。他们会用不再爱父母来威胁父母,甚至无情地对父母进行感情勒索,比如说:“如果……我就不再爱你。”有时父母不由自主地会被孩子的话震动,他们哀求孩子继续爱他们,为了爱孩子,他们会对孩子过分纵容。这对父母和孩子都是极其有害的。
    孩子耍脾气是对父母依赖心的变形表现,也就是一种为了获得父母的的注意,故意制造使父母束手无策的心理。这时候父母要是屈服了,就等于中了孩子的计,会让孩子更变本加厉。因为,父母从奖励、惩罚变成哀求,就等于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听话,妈妈也拿你没办法”。
    其实孩子根本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因为从本性上来看,他们是要做好孩子的,所以泛滥的奖励很难发挥约束孩子行为的作用。
    同时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强硬的惩罚可能使孩子迫于一时的压力而遵守纪律,却不能使他们形成守规矩的良性动机。而当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的时候,家长要是再说出“妈妈求你了!”这样的话,更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就会从内心里蔑视父母给出的纪律,纪律也就失去了约束力。
    【不能说的类似的话】
    只要你听话,妈妈给你下跪都可以!
    【小提示】
    军军的妈妈可能没有意识到,她让军军出门就打破了她的规矩,这等于给了军军一个信息:如果规矩可以不遵守,那么保证也可以不遵守。所以他虽然答应了九点半之前回家,却拖到了十点半,而妈妈的哀求更让军军有恃无恐。因此,妈妈不应当答应军军出门,在军军无理取闹的时候也应该采取立即的适当惩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