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集 > 教子方略 >

错误的儿童观

发布时间:2019年6月3日更新时间:2023年9月21日作者:未知文章ID:39760浏览:

    在中国,相当数量的家庭中存在着父母与孩子对峙、顶牛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在父母,在于父母持怎样的儿童观,即父母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不管他们是怎么表达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往往有这样的观念:孩子是我们生的,是我们千辛万苦把他养大的,因此,应该听我们,服从我们。
    某市重点中学一高一女生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妈妈为什么拒绝做我的朋友?》的文章,文中写道:在别人眼里,我的妈妈是个没有缺点的好母亲。可我不这样想,因为她残酷地毫不犹豫地拒绝做我的朋友,甚至讥笑我有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从小妈妈就对我特别严厉,对我没有宠爱,也向来讨厌我撒娇,更不允许我过多接近,这使我变成了一个外表坚强内心孤独的女孩。记得上小学时,晚饭时为了调节一家人饭桌上的沉闷气氛,我常说同桌胖男生的笑话。谁料几次下来,母亲竞严厉地训斥我说:“你喜欢上那个男生了?!”天啊,母亲这样误会我,足以见得她多么不了解她的女儿!
    事后我并没有紧闭心扉,更起劲地不时地向母亲报告自己的想法,可她总是表现得很不耐烦。一天,我鼓足勇气对妈妈说:“妈妈能成为我的朋友吗?”母亲笑了,那嘲笑中带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酸味:“妈妈永远只是妈妈,现在的心孩真不知天高地厚,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看着妈妈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
    母亲永远成不了朋友了!她还只知道监督我学习,外加管吃穿住,仅此而已!我也保持着母亲所希望的母女间的正常距离——那可是心的距离。我唯一感到庆幸的是多年来自己没有因为心灵上的无助而走上歧途,可面对那些棘手且陌生的问题时,我多么单薄啊!
    我也知道小鸡不能永远躲在妈妈的怀抱里。可是妈妈啊,在我羽翼未丰之前,您再多庇护女儿一会儿不好吗?哪怕撑把伞挡挡风雨也好!
    我做错了事,您总说:“活该”,一点儿同情都不给。妈妈,即使您光是口头上安慰几句也好啊!
    妈妈,和女儿做朋友就真的让你那么为难吗?和女儿平等相处就那么不可想象吗?我就这样孤独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无人陪伴,也少人指导。
    父母拒绝孩子做朋友不止上述这一例。我也曾收到上海某报编辑转给我一封高中生写给他们的信,信中说她很想跟自己的母亲交朋友,可她母亲却说,母亲怎么能和女儿交朋友呢?这二者的关系只能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断然拒绝了女儿的要求。于是女儿想不通,写信给编辑求助。
    在家庭成员日常谈话时,孩子常常被排斥在外。一个小学生写了一篇《父母要与我们多沟通》的文章。文中写道:“茶前饭后,每当爸爸妈妈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总爱插上几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可他们对我的话总是爱理不理,有时说:‘小孩子家,你懂什么?’这使我感到非常恼伤。为什么我们讲话父母总是嫌烦呢?首先在父母心中,总是以为我们还小,不懂事;其次是家长们希望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让一些闲事使我们分心;还有,家庭缺少平等和民主。”
    中央电视台四台曾播放过一个令人心酸的画面:一位神情悲切的女儿声泪俱下地恳求绝情的父亲重新与她恢复父女亲情。女儿因为找的丈夫没有经过父亲同意,父亲一怒之下就与女儿断绝了往来。但女儿仍深深爱着她父亲,很想回家看看他老人家,但父亲就是拒不相见。据知情者说,其实,在几个子女中,父亲最疼爱这个女儿,平时好吃,好穿的都想着她。以前最怜爱的女儿为什么一下子在父亲眼里竟成了陌路人?因为父亲认为,女儿的婚姻大事应该由父母决定,现在女儿竟然不经他同意就私定终生,这对父亲来说,是冒犯了他的尊严,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于是他就与女儿断绝了来往。
    父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而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是不少中国父母的常见做法。有一个小学生因逃避练琴,在半夜被父亲揍了一顿后,在父亲的桌上留了一篇《琴童的泪》。文章说:“你知道世界上唯一做错了事,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谁吗?是父母!那天,我睡得正香。半夜,爸爸一把把我从热乎乎的被窝中抓起来,先是训斥,接着是一顿打,那从未有过的样子,让我怕极了,懵懵懂懂站在地板上哭的我真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4岁时,有一天,家里买来了一架钢琴,我糊里糊涂地答应了爸爸妈妈练琴,想不到从此以后,我便没了童年,没了欢乐,成了钢琴的奴隶。有时我不想练,父母也逼着练。大人们根本不知道我心里想些什么,我需要的是游戏的空间和自由,但他们却逼着我做不喜欢的事。”
    上述几个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例子,虽然具体情节有所不同,但反映了这些父母的儿童观却是共同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平等的,父母在上,孩子在下。如果孩子想要摆脱这种不平等关系,那他们就要承担后果:轻则训斥,重则断绝亲子关系。因为这些父母认为:孩子是我们生、是我们养.因此就应该听从我们,服从我们。
    中国的一些父母一方面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处于不平等地位,另一方面又无视孩子的独立性,对他们一切都不放心、不放手,实行大包大揽。1995年9月5日《光明日报》刊载了记者对北京一所小学44名学生自理能力的调查:家长每天给孩子整理书包的17人,家长每天给孩子洗手帕的29人,家长每天给孩子洗脚的23人,家长每天给孩子洗衣服的26人,孩子无家长陪读就不做作业的21人,家长代做作业的17人,在家长启发下做作业的仅5人,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仅1人。
    孩子读小学,父母要包,甚至大学毕业了还要包。有位父亲说他最近很忙,别人问他忙什么,他一脸无奈,万般感慨地说,他在为已大专毕业的儿子的谋职忙碌,从简历的策划,应聘信的起草,直到四处请托,忙得不亦乐乎,亦真所谓“皇帝不急,急太监”,其苦只有自己晓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怎样批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惩罚,这样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否认惩罚在...

  • 个例的启发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和谐,甚至越来越僵,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对...

  • 孩子的意见

    对孩子频繁的哕嗦是最常见的现象。一个初中学生给教师写了一封《我有一个爱唠叨的爸...

  • 孩子人生无目标

    我对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分别举办过多次 战略学习法 讲座。在讲到学习目标时,都要问这...

  •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对孩子的自私问题,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都有误解。不少家长发现孩子 从小 就很 自私 ...

  • 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很多父母,他们一坐下,就会滔滔不绝地数落起孩子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