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集 > 教子方略 >

中外青少年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9年5月28日更新时间:2023年9月23日作者:未知文章ID:39717浏览:

    那么,在有中外青少年共同参加的活动中,我国的青少年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以下是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
    2000年7月,一位记者随哈尔滨市“德强杯10小明星”赴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进行参观访问,在这次活动中记者看到了中俄儿童身上体现出的明显差异。
    我们的“10小明星”是哈尔滨几十万少年儿童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且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各种奖杯和证书,但是,中俄儿童在联欢时,他们中仅有4人能登台表演,而且对自己“专业”以外的项目一筹莫展,而布市的小朋友们则一人多能,唱歌、跳舞、讲故事、演小品等,每人都招之即上,上之能演。尽管如此,我们的小明星们对他们的精彩演出却十分漠然,急得营长侯树才跑到他们中间带头鼓掌,并生气地说:“人家也看不懂你们的节目,却都把巴掌拍红了。”
    俄方试图与中方“小明星”们举行一场排球赛,但因“小明星”们根本不会玩排球而只好改成双方围成一个大圈传排球。当排球不慎被扔到远处滚入游泳池时,中方“小明星”们高喊:“哎呀,可咋办呀?”这时身旁几个布市的小朋友争抢着脱外衣和鞋子,一起跳人池中将球捞起。
    当中俄儿童共同爬山时,俄方的儿童呼喊着向山顶冲去,而我们的“小明星”们却排着整齐的队伍,规矩、缓慢而缺乏朝气地前进。俄方营长问:“我不明白你们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连爬山也要排队。”
    当双方儿童告别互赠纪念品时,我们的“小明星”拿出来的礼品是组织单位为他们在国内集体购买的,而俄方儿童的赠品却是用山上的桦树皮亲手制作的质朴新颖、造型别致的“工艺品”,上面有他们的赠言。
    另一则新闻报道:在一次有中外儿童参加的活动中,举办者安排了一次命题作文比赛,题目是《对太阳的梦想》,要求小作者们大胆想像,文体不限,只要求尽量贴近生活。
    孩子们很快把作文写好了。中国的孩子作文大意是:长大了,我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修建一条从地球到太阳的时间隧道。埃塞俄比亚的孩子作文大意是:我希望太阳能怜悯非洲,多给我们几滴雨水。美国孩子的作文大意是:我希望太阳能北移一点,这样,寒冷的美国北部就不会出现交通堵塞和人员伤亡。德国的孩子写到:我要与全世界科学家联手,把太阳上的能量利用起来,缓解世界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从这四个国家孩子作文表达的中心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孩子与其他三个国家孩子的区别。中国孩子关心的是个人的功成名就。而埃塞俄比亚、美国、德国的孩子能了解本国及世界人民的苦难及要求,他们具有集体意识、大局意识和博爱意识。
    在一次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中外青少年之间的差距。中国运动员成绩不错,许多项目都有获奖,这说明我们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差,有些项目甚至是领先的,但在领奖台上却出现了难堪的一幕:当获前三名的运动员登上领奖台时,其他国家的运动员热情、友好地相互握手祝贺,而中国运动员往往不顾左右,旁若无人,几乎没有人主动伸手与其他获奖者握手祝贺。
    以上是中外青少年在同一次活动或同一场合的比较。《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的主人公刘亦婷则以她在美国生活一年的经历写下了《中美两国中学生素质对比》一文,使我们对中国青少年的状况有了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文中说:
    我的访美活动即将结束了。美国老师和同学们主动为我用磁带录下了热情友好的临别赠言,还送给我许多小礼物,每个人都强调说:“这是我亲手设计制作的”,似乎不如此就表达不出惜别之情的真挚程度。这又一次让我感觉到,美国人对个人独创性的崇拜已经到了深入骨髓的地步。
    回顾一年以来的所见所闻,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美国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发达和富裕。这些方面,我在到美国之前,就已经有很多耳闻,到美国后已经见惯不惊了。
    在长时间的回国飞行途中,我浮想联翩。纷乱的思绪最终被梳理成两个问题:这些物质上的成就是靠怎样的人创造出来的?这些人又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顺着这个思路,我把中美两国中学生的素质做了一番对比。尽管这种对比,更多的只是一些直接所见的印象,但我还是觉得把它们写出来,可能更有助于对素质教育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1)身体素质对比    美国学生占较大优势,体育是美国学校里的重要课程。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开始,兰登和圣安德鲁的学生就把时间都用到了运动场上。美国孩子,从小学开始,简直就是泡在运动场上长大的。大量的体育锻炼,加上合理充足的营养,使美国学生大多长得“人高马大”。就连女孩子对体育也十分热衷。体育好学习也好的学生,才最受同学们的推崇。
    身强体壮,就会精力充沛后劲足,往往也利于培养意志坚强、积极进取的性格。体育锻炼的好处确实很多。相反,一个身体瘦弱、无精打采的孩子,意志力也容易受到损害。
    在我们的不少学校里,“绿豆芽”式的体型比比皆是,“小胖子”式的身材也越来越多,但是,那种肌肉发达、灵活机动的运动员型学生,却很少见。
    我很庆幸,十几年来我的父母一直重视体育的功效。我也有几分遗憾,从小学到中学,锻炼的时间总嫌不够。
    如果每个中国家庭都把孩子的体育锻炼,看得像语文、数学的分数一样重要,会给自己的孩子送上一份终身享用的厚礼。如果重视体育能成为每所校园的“硬政策”,那就会给中华民族的未来,铸造无比坚实的基石。
    (2)独立能力对比    多数美国学生胜过中国学生。一方面,这是因为美国家庭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另一方面,美国学生锻炼独立能力的机会非常多。自己动手,几乎成了与身俱来的习惯。
    在美国,不分担家务劳动的孩子很少见。不是擦汽车,就是剪草坪。年级稍高的小学生,就可能当上了小报童,挨家挨户送报纸。钱虽然挣得不多,却小小年纪就学着面对社会,独立处理问题。到中学阶段,打工变得更为常见。一到暑假,加油站、快餐店、超级市场,到处都有中学生在忙着干活。一个暑假下来,往往能挣两三千美元,这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笔大数目了。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中学生都已经变得相当老练、自信了。
    相比之下,很多中国家庭的父母,往往把得到好分数看成孩子的唯一任务,其他一切家务,就统统由父母包办代劳了。这可不是帮忙,而是剥夺了培养他们能力的机会。其结果,在几年前震惊全国的《中日下一代的较量》中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在内蒙古草原上的野外生存比赛中,我们中国的下一代因为父母的溺爱和娇惯输给了日本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培养出来的寄生依赖思想,是我们这一代致命的弱点。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何不从小多给孩子一点“放单飞”的机会呢?
    (3)基础知识量对比    中国学生超过美国学生。从我所见到的情况看,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量,特别是数理化方面,多于美国学生。但中国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却不如美国学生那样灵活主动,富有探索精神。
    这次访美期间,兰登学校的数学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一场“国际数学友谊赛”。考题一共有10道,难度都在现有的教材之上。时间一到,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我由于当时还在读高二,有些课程还没有学,只做对了6道题。我们学校高三的欧鹏做对了8道题。上海的高三学生任海云,10道题全都做对了,得了满分。再看美国学生,就连兰登学校最棒的数学尖子,也只做出了4道题,其他美国学生的得分当然就更低。
    我也接触到不少大陆留美的中国学生,他们大多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优秀。但最有成就的学生,却不一定是分数最高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光来自考试的高分,更要靠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美国人也正在反省他们的教育,认识到以前忽视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造成美国的基础教育落后于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我父母认识的一位在美国留过学的日本女博士,就不肯把女儿送到美国读书,认为美国的中小学学习得不如日本扎实。如今美国也要搞教育改革,弥补以前的漏洞。
    (4)团队精神    中国学生不如美国学生。在美国学生口中,我经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Team spirit”,意思是“团队精神”,说的是一个人与大家协同工作的能力或态度。一场篮球赛里,如果哪个家伙为了自己出风头,老爱独自卖弄球技,连累大家输了球,他就会被大家一致斥为“没有团队精神”。
    体育和其他活动,都是美国学生培养团队精神的课堂。无论是圣安德鲁,还是兰登,各种体育比赛一场接一场,一年四季,几乎每周不停。如果加上平时的训练,美国学生在运动队里度过的时间就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再加上各种广义的“运动队”——戏剧小组、乐队、舞蹈队、唱诗班……大概就很少有不具备团队经历的美国学生了。这对培养他们协同工作的好习惯,起了很大作用。
    把团队精神放大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公民,都具有与他人紧密协作的习惯,就会减少许多内耗,产生许多生机勃勃的企业和团体,使整个社会更有活力。
    相对而言,中国的中小学生,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独自面对书本和考卷,缺乏长期与同学紧密合作的经历,这就容易造成团队意识的淡漠,从而影响到他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拧成一股绳”的能力,并可能产生各种不必要的内耗。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就不容易产生强大的“合力”。
    我们的中小学里,是否也有必要把“协作能力”列为培养目标之一,使“集体主义”的内涵变得更有建设性?
    (5)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美国学生一般强于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往往做事先考虑是否有章可循,而美国学生则显得更放得开。他们习惯于“只要没有被禁止的,就都可以做”,玩起来花样百出,做起事来也较少有框框的束缚,敢想敢干,容易成功。
    (6)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学生大多比中国学生强。这是因为美国学生之间的交往机会特别多。首先是学校里各种名目的社团多,活动也多。办校报、搞演出、体育比赛令人目不暇接。此外,美国学生也喜欢自己在周末搞各种聚会、生日Party之类。这使美国学生在交往时,往往比中国学生显得更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7)动手能力    多数美国学生强于中国学生。他们在课内和课外,都有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不仅有课内的许多实验和操作项目可做,甚至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不少展品是允许孩子们去摸、去动、去操作的。美国人在家里也喜欢凡事自己动手干,于是孩子们从小习惯于自己动手,也就不足为怪了。
    (8)刻苦学习的态度    中美名校的学生差不多。在圣安德鲁和兰登这样的名校里,美国学生刻苦学习的态度跟我所知道的中国名校的学生相近。多数学生放学后,都要自学3—4个小时。但美国学生通常比中国学生更注重对生活的享受。
    就我有限的见闻来看,中国中小学生在素质上还落后于美国学生。我真心希望这只是暂时现象。既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我相信,离解决它的日子也就不会太远了。
    据我观察,美国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靠合理的目标和有效的制度,对硬件的依赖程度并不算大,其大多数素质的培养方法,在我国的学校里也是能够实行的。例如,实行多元目标的奖励制度,大力加强体育活动,变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为启发和探索的方式,加强协作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心等等。
    同时,家长如想当“有心人”,也不必一切都坐等学校来做。我的亲身经历说明,许多良好的素质,一样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出来。
    中国学生一点也不比欧美学生笨。从小学到大学,在很多美国学校里,华裔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由于重视教育,美国华裔已经成为美国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超过了当初居于榜首的美国犹太人,更在日裔之上。在美国加州的硅谷,由于大量华人高科技人员的聚集,汉语已经成为很多硅谷公司的工作语言了。
    这样看来,只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体系,有良好的运行机制,使既定的素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我们的中小学里也一定能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学生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怎样批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惩罚,这样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否认惩罚在...

  • 个例的启发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和谐,甚至越来越僵,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对...

  • 孩子的意见

    对孩子频繁的哕嗦是最常见的现象。一个初中学生给教师写了一封《我有一个爱唠叨的爸...

  • 孩子人生无目标

    我对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分别举办过多次 战略学习法 讲座。在讲到学习目标时,都要问这...

  •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对孩子的自私问题,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都有误解。不少家长发现孩子 从小 就很 自私 ...

  • 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很多父母,他们一坐下,就会滔滔不绝地数落起孩子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