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集 > 教子方略 >

孩子没礼貌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年6月8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2日作者:未知文章ID:39816浏览:

    在这儿要弄清的是礼貌跟礼仪的区别。礼貌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社会态度,是对他人存在的重视和尊重。而礼仪是礼貌的表现方式,两者是不同的东西。礼仪周到不一定是真有礼貌,礼仪不周也并非一定是没有礼貌。我们的家长对此常有误解,把对孩子礼仪的重视误认为是对孩子礼貌的培养,当孩子有不合自己心意的行为出现时,即认为孩子没有礼貌,给以指责,其实这是不合教育原则的。
    中国自古视礼仪为大事,称自己为礼仪之邦,认为“礼多人不怪”,非常讲究待人接物的细节,在家庭教育中,礼貌教育也占据了重要位置,甚至超过了对孩子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等性格品质的重视。礼仪问题属社会交往中的习惯习俗问题,不同社会文化、不同时代对此有不同的要求;一个孩子从出生时的自然人转变成一个社会人,必须掌握当时当地的礼仪规范。这是一个学习、模仿、同化的过程。
    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必须明白,礼仪是很死很形式的东西。比如中国古时候两人见面招呼要作揖打恭,碰见上级领导要跪拜叩首;换在今天,这是很可笑、很让人不可思议的行为,而在当时,如果家长没有教会自己孩子这一套礼仪,就是失职。但是如果所有家长真的都把孩子教成了见人磕头作揖的奴才相,一代一代传下去,那么这些落后古怪的礼仪到了今天,人们肯定还不得不继续做下去。
    礼仪的另一个特征是随意性。其实每一个家长对什么是合乎规范的礼仪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礼仪行为不像1+1=2这样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一家的礼仪和另一家的礼仪也不一样,而家长对礼仪的认识又多来自自己父母的教育,以及自己的一些个人心得体会,这种随意性极大的家传礼仪,其形式性大于本身的社会意义。不顾孩子的需要实际,要求孩子硬要掌握某些家长自认为重要的礼仪,有时反而起到一些不良作用。
    一般说来,孩子因为自己的“小”,在成人面前基本上是有自卑感的,他们对成人本来就有尊重;许多孩子见到家长的同事朋友、见到老师不打招呼,有的甚至躲避,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礼貌,而更多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不自信,由于在大人面前的自卑感,他们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跟大人打招呼是打搅大人的时间。对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而不是强迫孩子掌握遇到人打招呼的礼节。
    还有另一种“人来疯”的孩子,也让家长头痛,认为是没有礼貌。这种孩子在家里来客人时窜上跳下,弄得家长非常尴尬。其实,孩子是以窜上跳下的方式向客人表达自己的“礼貌”——因为来了客人高兴。孩子出现“人来疯”情况的家庭,家长应该考虑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太严肃,家里平日是否生活太单调呆板,缺乏新异的刺激;而不是当着客人的面像对待小猫小狗一样训斥孩子。
    培养孩子的礼貌和必要的合乎社会规范的礼仪,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榜样,通过对孩子适宜的礼貌行为的及时表扬鼓励来进行。在培养孩子懂礼貌时,应尽量避免通过惩罚,通过惩罚来形成礼仪,是矛盾可笑的方式——惩罚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孩子自尊、人权的行为,它对孩子自身的伤害超过了形成某种礼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对孩子的自私问题,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都有误解。不少家长发现孩子 从小 就很 自私 ...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由于中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在中国青少年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据资料显示...

  • 中外青少年的比较

    那么,在有中外青少年共同参加的活动中,我国的青少年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以下是来自...

  • 孩子人生无目标

    我对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分别举办过多次 战略学习法 讲座。在讲到学习目标时,都要问这...

  • 孩子太动

    一个周六上午,一位母亲带着她四年级的被称为多动症的孩子来到我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

  • 孩子上课不专心怎么办

    孩子上课专心不专心,涉及到儿童的注意力特征及培养问题。 儿童的注意力与成人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