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于振海网 > 文集 > 教子方略 >

孩子不想活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年6月8日更新时间:2023年9月22日作者:未知文章ID:39808浏览:

    有关数据表明,青少年的自杀率,目前全世界都呈增长的趋势。在我国,这种情况也比较严重,自杀,成为青少年,特别是青年人(18~30岁)的主要死因。
    自杀是当一个人的烦恼苦闷发展到极端,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和恐惧而采取的唯一的、最后的“保护”手段。自杀一般始于心理挫折,发生在无法摆脱的抑郁心理及冲突中。按自杀者心理类型,可分为心理满足型和心理解脱型两大类。前者如宗教中的绝食坐化;后者如由于挫折、自卑、厌世、绝望,因为无法摆脱而自杀。
    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因素通常有:
    (1)挫折和失败。这是我国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孩子自尊心很强,家庭中父母对其期望较高,因此常常自我估计不实,一旦遇挫,即便是很小的事,便感觉失去存在的价值。加之父母在孩子受挫后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不能理解孩子深刻的挫败感;如遇外人讥讽,自尊心受到创伤,往往走上绝路。
    (2)家庭关系不睦。家中父母管教过严,又由于青少年逆反心理较强,一旦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便心生悲凉,或离家出走。若能得到亲友及师长的及时安抚劝慰,可迷途知返;若无人抚慰,孤立无援,就会加重其失望心理,以致走上自杀的绝路。此种情况往往见于离异或父母不睦的家庭。这些孩子自小感受到“世态炎凉”,无论在性格、气质上,都感到自卑、压抑。自幼感受不到父母的亲情,加之受挫,自杀的可能性极大。
    (3)精神疾患(如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药瘾等)。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因精神疾患而自杀的青少年占13.2%。一些不明原因的自杀或“意外死亡”,在排除他杀后,应首先考虑自杀者的精神疾患因素。因精神疾患而自杀的行为中,抑郁症最多,患者情绪低落、学习工作效率低下、食欲减退、不时产生轻生意念。严重抑郁患者,自杀率约为10%~15%。因此,在青少年中如发现抑郁症倾向者,应及时疏导,防犯于未然。
    自杀是一种“卑贱的勇敢”(黑格尔语),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道德的愚蠢行为。对自杀的预防,需要家庭、社会、个人各方面的努力。
    首先,解除家庭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可导致孩子发生情绪危机,如父母离异、家庭不睦等。国外研究表明,约有50%青少年的自杀与家庭破裂、家庭功能缺陷有关。而且父母有自杀行为,子女自杀的可能性极大。事实上,体验过家庭成员自杀行为的孩子,其自杀可能性是同龄人的9倍。因此,父母及家庭成员应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及时给予开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稳定情绪或诱导宣泄等,从而排除隐患。还可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其次,社会各方面要进行危机干预。学校中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应对学生在课堂、学校中的异常行为、情绪有所敏感觉察并加关注,且及时与家长及专职心理咨询工作者联系,将自杀行为解决于萌芽之前。
    最后,青少年应提高心理挫折承受力。孩子的自杀多与其性格有关。性格严重内向或抑郁者,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受到事物消极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心理;性格执拗者,一旦受挫便易产生轻生念头。因此,青少年必须纠正自己的一些不良性格,掌握自我合理宣泄情感的技巧,一旦遭受挫折,可以改善策略,或降低目标,或重新选择手段,再作尝试;可以暂时放弃当前目标,从别的方面获得成功来予以补偿。俄国作家契诃夫在一篇文章中告诉企图自杀者“为了不断感到幸福,那就需要善于满足现状;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如,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人有时需要用这样的方法寻求心理的平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怎样批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也不能只有奖励没有惩罚,这样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否认惩罚在...

  • 个例的启发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直不和谐,甚至越来越僵,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对...

  • 孩子的意见

    对孩子频繁的哕嗦是最常见的现象。一个初中学生给教师写了一封《我有一个爱唠叨的爸...

  • 孩子人生无目标

    我对初三和高三的学生分别举办过多次 战略学习法 讲座。在讲到学习目标时,都要问这...

  • 孩子自私自利怎么办

    对孩子的自私问题,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都有误解。不少家长发现孩子 从小 就很 自私 ...

  • 父母眼中的孩子

    我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了很多父母,他们一坐下,就会滔滔不绝地数落起孩子的不...